[发明专利]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11789.1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学;李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双面 发光 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动有机发光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传统的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它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 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发光器件D1及第二发光器件 D2;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一数据线DATA1,栅极连接第一信号扫描线SCAN1,漏极连 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并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电源;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电源,漏 极通过第一发光器件D1接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第二数据线DATA2,栅极连接第二 信号扫描线SCAN2,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并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电源VDD;第四 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通过第二发光器件D2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当第一信号扫描线SCAN1为低电平时,第一晶体管T1导通,数据信号经过第 一晶体管T1进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使得第二晶体管T2进入饱和状态,电源VDD为第一 发光器件D1提供电压,第一发光器件D1发光,同时由第一晶体管T1输出的数据电压对第一 电容充电;当第一信号扫描线SCAN1为高电平时,第一晶体管T1截止,但此时第一电容C1 上存储的数据电压仍然保证第二晶体管T2进入饱和状态,第一发光器件D1发光。同理,当 第二信号扫描线SCAN2为低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3导通,数据信号经过第三晶体管T3进入 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使得第四晶体管T4进入饱和状态,电源VDD为第二发光器件D2提供 电压,第二发光器件D2发光,同时由第三晶体管T3输出的数据电压对第二电容D2充电;当 第二信号扫描线SCAN2为高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3截止,但此时第二电容C2上存储的数据 电压仍然保证第四晶体管T4进入饱和状态,第二发光器件D2发光。传统的有机电界双面发 光标示装置电路结构复杂,稳定性低,且由于采用了两根信号扫描线,降低了像素开口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的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结构复杂、像素 开口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像素开口率大的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包括第一晶体 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第一电容及第 二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一数据线,栅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且连接信号扫 描线,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一发光器件接电源,漏极 接地;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二数 据线,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漏极通过第二发光器 件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电源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 均为NMOS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均为PMOS管。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均为有机发光器件。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为OLE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像素开口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有机电界双面发光标示装置,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 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一发光器件D1、第二发光器件D2;所述第一晶体管 T1的源极连接第一数据线DATA1,栅极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且连接信号扫描线SCAN, 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通过第一发光器件D1接电源VDD, 漏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 极连接第二数据线DATA2,漏极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 电源VDD,漏极通过第二发光器件D2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 电源VDD之间。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采用NMOS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采用 PMOS管。第一发光器件D1、第二发光器件D2均可采用有机发光器件(如OLED)。
其工作原理是:当信号扫描线SCAN为高电平时,第一晶体管T1导通,第一数据线DATA1 上的数据信号通过第一晶体管T1进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逐渐饱和,驱动 电源VDD为第一发光器件D1供电,第一发光器件D1发光,同时,由第一晶体管T1输出的数 据电压为第一电容C1充电;于此同时,第三晶体管T3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数据信号进入第 四晶体管T4,第二发光器件D2不发光。当信号扫描线SCAN为低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3导 通,第二数据线DATA2上的数据信号进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第四晶体管T4逐渐饱和, 驱动电源VDD为第二发光器件D2供电,第二发光器件D2发光,同时由第三晶体管T3输出的 数据电压为第二电容C2充电;于此同时,第一晶体管T1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数据信号进入 第二晶体管T2,但第一电容C1存储了数据信号,可继续驱动电源VDD为第一发光器件供电。 当信号扫描线SCAN上的下一个电平到来时,第一晶体管T1导通,第一发光器件D1发光,第 三晶体管T3截止,但第二电容C2存储了数据信号,可继续驱动电源VDD为第二发光器件供 电,第三这样就能实现双面发光显示,由于只采用了一根信号扫描线,大大提高了像素开口 率,且简化了电路,稳定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11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面粉的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塑料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