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气隙真空浸胶绝缘管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5303.3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朱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笑梅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1B19/00;B29C70/4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40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气隙 真空 绝缘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容量的迅速增加,要求高压电器设备应具备大容量、小型化的性能,干式变压器以安全、可靠、节能、防火、防爆、不产生有害气体,不污染环境,维护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大容量、小型化的高压电器设备上;对于干式变压器中的基础部件绝缘管(筒)要求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和机械强度,否则,不能在高压电场下使用。现有绝缘管(筒)的制造方法是将玻璃布上、下面上胶,然后在专用的卷管机上,将上了胶的玻璃布卷在芯模上,边卷边加热边加压,固化后脱去芯模制成绝缘管(筒);上述方法中,由于玻璃布表面存在纹理凹凸不平,使得上胶不均匀,玻璃布在卷制的过程中,各层玻璃布之间就会产生气泡、缝隙、局部分层,从而导致绝缘管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绝缘管在制造过程中,各层玻璃布之间易产生气泡、缝隙、局部分层,导致绝缘管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气隙真空浸胶绝缘管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无气隙真空浸胶绝缘管由玻璃布缠绕而成,所述玻璃布中浸有树脂胶,所述树脂胶按重量份数比由100份的改性环氧树脂、85份的固化剂、10份的增韧剂和3份的促进剂,在温度为50~80℃的条件下搅拌而成。
本发明的无气隙真空浸胶绝缘管的制造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设计芯模:按绝缘管的内径设计芯模外径,芯模长度为0.5~2米;步骤二、缠绕玻璃布:将芯模预热,预热温度为70~90℃、预热时间为20~40分钟,将芯模装在卷布机上,将玻璃布缠绕在芯模上;所述玻璃布中浸有树脂胶,所述树脂胶按重量份数比由100份的环氧树脂、85份的固化剂、10份的增韧剂和3份的促进剂,在温度为50~80℃的条件下搅拌而成,所述固化剂为甲基四氢苯酐或甲基六氢苯酐,所述增韧剂为二酸酐聚壬,所述促进剂为苄基二甲胺;步骤三、浸胶:将缠有玻璃布的芯模放到真空浸胶机中抽真空,当真空度抽至0.05 ~0.08兆帕时,开始浸树脂胶,真空浸胶机中的温度为50~80℃,浸树脂胶的时间为2~3小时;步骤四、第一次固化:步骤三完成后立即将缠有玻璃布的芯模推入旋转式烘箱内边旋转边烘焙固化,固化温度为130~150℃,固化时间2~3小时;步骤五、脱模:将缠有玻璃布的芯模放到脱管机上,脱出芯模,取得绝缘管毛料;步骤六、第二次固化:将绝缘管毛料放到烘箱内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150~170℃,烘焙时间为4~8小时;步骤七、去毛刺:去除绝缘管毛料两端的加工长度,去除绝缘管毛料上的毛刺,即得到无气隙真空浸胶绝缘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一、本发明的无气隙真空浸胶绝缘管是在真空状态下浸胶成型的,因此,各层玻璃布之间不产生气泡、缝隙、局部分层,使得绝缘管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都得到了提高。二、本发明为干式变压器提供了电气强度和机械强度极高的基础部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高电场强度下的高压电器及超高压电器设备上。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管由玻璃布缠绕而成,玻璃布中浸有树脂胶,所述树脂胶按重量份数比由100份的环氧树脂、85份的固化剂、10份的增韧剂和3份的促进剂,在温度为50~80℃的条件下搅拌而成。传统的绝缘管制造方法只能加工截面为圆形的绝缘管;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绝缘管可缠成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固化剂为甲基四氢苯酐或甲基六氢苯酐。甲基四氢苯酐或甲基六氢苯酐的粘度低、浸透性好。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的增韧剂为二酸酐聚壬。二酸酐聚壬具有良好的韧性效果。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的促进剂为苄基二甲胺。苄基二甲胺能缩短树脂胶的固化时间。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笑梅,未经朱笑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机械手自动对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模具进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