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避难救生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4310.1 | 申请日: | 200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9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荣山 |
主分类号: | A47C19/12 | 分类号: | A47C19/12;A47C19/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2115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避难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休息床,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时候用的救生床。
背景技术
地震是种可怕的自然灾害,目前人类还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对各国人们造成极大的痛苦,而我国又处于地震多发带。汶川大地震对震区造成的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引起了世人强烈的震撼和极大的悲痛。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并且现在城市住宅空间有限,人们审美要求高,所以迫切需要有一种平时不占用有限空间又符合时尚美观、大众消费的现代家居生活的休息床,地震来临时又能够提供有效避难逃生。
现有的地震避难床是在床顶架设长方形的顶棚,其顶棚和支柱虽然是钢铁制成的,但大地震时房屋很容易倾斜倒塌,这样就等于从侧面撞击,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很好保障,而且地震避难床常年累月放置的长方体的顶棚或椎体钢铁顶棚,既跟现代化家居不协调,又让人感觉像动物被关在铁笼子似的,心理很不适。大多地震避难床要利用复杂的气动或电动装置,众所周知大地震时往往会破坏供电,不说电力供应和成本问题,就是平时维护、可靠稳定性也是一种负担,而且结构也相对复杂;目前的地震避难床大多采用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易扭曲变形,长方体结构不利于抵抗地震所造成的极大撞击,且缓冲空间有限,人的生命较容易被挤压伤害而且人躺在里面活动空间有限,不能坐起来,影响震后自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地震避难救生床,该产品不仅能够作为日常生活用的休息床,还能够作为地震来临时候的避难床,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实用方便,有利于市场的推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设计一种地震避难救生床,包括可折叠床体和一对用于固定可折叠床体两端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床体由可折叠床垫和可折叠床板构成,所述床垫底侧是床板,所述可折叠床体下方放置有带缓冲装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有拐部,所述拐部分别与形成避难屋时的可折叠床体两端部配合定位。
本发明的有点在于:
1、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造价低廉,操作方便,高效实用,是城乡各阶层人们物美价廉的避震救生设备,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地震床折叠后呈三角形的一个救生舱,比较牢固,不易变形,能够很有效地在地震来临时保护用户的生命安全,而且具有较的活动空间,能够提供1到3个避难者,而且设有储物柜,能够在救生舱内生存较长时间,等待救援人员救援,床垫和缓冲底座能够有效缓冲外界的冲击。
3、本发明不借助任何电气设备,不依赖于电力,能够在地震来临时,电力设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
4、本发明两端设有可开启密闭的扇门、三侧面设有可开启密闭的圆形逃生窗以及观察孔,便于震后观察、自救逃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地震避难救生床折起后的示意图。
图4为地震避难救生床折起后的斜视图。
图5为地震避难救生床定位扣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计一种地震避难救生床,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可折叠床体1和一对用于固定可折叠床体两端部的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可折叠床体由可折叠床垫和可折叠床板构成,所述床垫底侧是床板4,所述可折叠床体下方放置有缓冲底座5,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有拐部6,拐部分别与形成避难屋时的可折叠床体两端部配合定位。
可折叠床体是由可折叠床垫7和可折叠床板8叠合而成,可折叠床板端部铰接有可与拐部定位配合滑轮9。
可折叠床板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地震时储存物品的储物柜10,所述可折叠床板下部两端设有定位勾件11,该定位勾件可与设于缓冲底座上的定位扣12配合定位用以防止地震时产生颠簸而导致可折叠床板脱离缓冲底座。可折叠床板上分别设有圆形逃生窗13以利逃生,圆形逃生窗铰接有窗门14。
所述缓冲底座由底板15和设在底板下面的缓冲体16构成,底板上设置有安全带17用以保护颠簸时人身安全。
所述支架由床头架18和床尾架19构成,床头架铰接有连杆20,连杆另一端可与床尾架配合用于固定床头架和床尾架,支架内侧设有导板21以利形成避难屋时可折叠床体两端部滑入缓冲底座的拐部。
所述可折叠床板设有圆形观望孔22以利地震时可观察外部情况,可折叠床垫上设有圆柱形枕头23;所述圆形观望孔位于圆形逃生窗内。
上述折板、可折叠床板、窗门和底板均为超轻超硬材料制成,铰接部分均采用合页,以利于妇孺老弱者使用和搬运。
其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荣山,未经刘荣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依托泊甙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胶囊充填机的排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