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黄附子细辛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3162.3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K9/00;A61P9/00;A61P9/02;A61P9/06;A61P9/12;A61P11/00;A61P11/02;A61P13/12;A61P21/04;A61P29/00;A61P31/04;A61P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黄 附子 细辛 整合 剂型 制备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黄附子细辛汤整合型新剂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麻黄附子细辛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我国国情,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
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复方药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也有关。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加速中药新药开发研究速度,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组成。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为足少阴药。麻黄,辛温发热,能够表散风寒,能够开宣肺气;附子,能够壮元阳,补命火,它能够收逐深陷的寒邪;细辛,能够走经窜络,我们称其为,细辛为“胎原始”,它能够入髓透骨,能够启闭开窍,它既可以助麻黄用于表散风寒,能够开通上焦的清窍,还有助于附子去温暖命门,去拨动肾中机窍。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启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哮喘、肺炎、窦房综合征,高血压肾绞痛、百日咳、无汗征、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痹证、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名家论述: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钱潢《伤寒溯源集》卷9:“以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微发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也。”《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未经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1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物列车组合动力学仿真装置及其模拟方法
- 下一篇:紫锥菊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