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板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60357.2 | 申请日: | 200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全贞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贞镐 | 
| 主分类号: | A63C17/04 | 分类号: | A63C17/04;A63B23/04;A63B2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 地址: | 韩国仁川市富平区富平***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 | ||
1.一种滑板,其特征在于:左右双脚各踩于踏板上,踏板的下部面由各具备 排成一列的滚轮部(100)的第1踏板(10)和第2踏板(20);上部的一侧向上 述第1踏板(10)的内侧面的长短枢轴连接的第1驱动链接(30);上部的一侧 向上述第2踏板(20)的内侧面的长短枢轴连接的第2驱动链接(40);以及、 上述第1驱动链接(30)的另一侧与第2驱动链接(40)的另一侧相互枢轴连接, 并具备将上述第1,2驱动链接(30,40)之间的角度控制到所定角度的前方角度 控制部(81)的前方枢轴连结部(80)组成,其中,滚轮部(100)由与踏板的底 面结合的方向性角度支撑台(103)、安装在上述方向性角度支撑台(103)下部 并将滚轮(102)的旋转角度控制到所定角度的滚轮旋转角度控制部(101)、与 上述滚轮旋转角度控制部(101)结合并可旋转的滚轮旋转轴(104)、一侧上部 面与上述滚轮旋转轴(104)结合并另一侧具备双支撑板而形成为形状的滚 轮支撑台(105)以及与上述滚轮支撑台(105)结合并可旋转的滚轮(102)组成。
2.一种滑板,其特征在于:左右双脚各踩于踏板上,踏板的下部面由各具备 排成一列的滚轮部(100)的第1踏板(10)和第2踏板(20);上下部的各一侧 向上述第1踏板(10)的内侧面的长短枢轴连接的第1驱动链接(30)、第3驱 动链接(50);上下部的各一侧向上述第2踏板(20)的内侧面的长短枢轴连接 的第2驱动链接(40)、第4驱动链接(60);上述第1驱动链接(30)的另一 侧与第2驱动链接(40)的另一侧相互枢轴连接,并具备将上述第1,2驱动链接 (30,40)之间的角度控制到所定角度的前方角度控制部(81)的前方枢轴连结 部(80);以及、上述第3驱动链接(50)的另一侧与第4驱动链接(60)的另 一侧相互枢轴连接,并具备将上述第3,4驱动链接(50,60)之间的角度控制到 所定角度的后方角度控制部(91)的后方枢轴连结部(90)组成,其中,滚轮部 (100)由与踏板的底面结合的方向性角度支撑台(103)、安装在上述方向性角 度支撑台(103)下部并将滚轮(102)的旋转角度控制到所定角度的滚轮旋转角 度控制部(101)、与上述滚轮旋转角度控制部(101)结合并可旋转的滚轮旋转 轴(104)、一侧上部面与上述滚轮旋转轴(104)结合并另一侧具备双支撑板而 形成为形状的滚轮支撑台(105)以及与上述滚轮支撑台(105)结合并可旋 转的滚轮(102)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枢轴连结部(80) 的前方角度控制部(81)前方凸出形成操向部连结棒(82)。
4.一种滑板,其特征在于:左右双脚各踩于踏板上,踏板的下部面由各具备 排成一列的滚轮部(100)的第1踏板(10)和第2踏板(20);上部的一侧向上 述第1踏板(10)的内侧面的长短枢轴连接的第1驱动链接(30);上部的一侧 向上述第2踏板(20)的内侧面的长短枢轴连接的第2驱动链接(40);上述第 1驱动链接(30)的另一侧与第2驱动链接(40)的另一侧相互枢轴连接并结合 的前方枢轴连结部(80)组成,上述前方枢轴连结部(80)内侧设有弹性部材(85), 依靠上述弹性部材(85)的支持向外凸出形成钩销(83),上述前方枢轴连结部 (80)向前凸出形成操向部连结棒(82),其中,滚轮部(100)由与踏板的底面 结合的方向性角度支撑台(103)、安装在上述方向性角度支撑台(103)下部并 将滚轮(102)的旋转角度控制到所定角度的滚轮旋转角度控制部(101)、与上 述滚轮旋转角度控制部(101)结合并可旋转的滚轮旋转轴(104)、一侧上部面 与上述滚轮旋转轴(104)结合并另一侧具备双支撑板而形成为形状的滚轮 支撑台(105)以及与上述滚轮支撑台(105)结合并可旋转的滚轮(102)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任何一种滑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滚轮部(100) 是,以向两侧平行排列的第1踏板(10)和第2踏板(20)的长度方向为基础, 内侧方向的旋转角度为0度至3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贞镐,未经全贞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3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棘醋饮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花生果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