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载创建方法、去活方法、服务网关和移动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9345.8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钟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W76/06;H04W88/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创建 方法 服务 网关 移动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中承载创建方法、承载去活方 法、服务网关和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 划)的演进框架中,规范3GPP TS 23.401及3GPP TS 29.274分别定义 了在缺省承载(Default bearer)、专有承载(Dedicated bearer)的创建 和删除信令以及流程。此外,还定义了用户去活的4种触发场景,分别 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发起的去活处理流程(UE- initiated Detach procedure)、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 动性管理实体)发起的去活处理流程(MME-initiated Detach procedure)、SGSN(Service GPRS Support Node,GPRS服务支持节 点)发起带有ISR激活的去活处理流程(SGSN-initiated Detach procedure with ISR activated)和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 用户服务器)发起的去活处理流程(HSS-initiated Detach procedure)。
在缺省承载创建流程中,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收 到PGW(PDN Gateway PDN网关)创建缺省承载成功的消息后,如 果SGW在内部流程处理承载创建失败,虽然会给MME回应缺省承载 创建失败,但PGW没有删除已经创建的缺省承载,导致PGW承载残 留。
在专有承载创建流程中,SGW收到MME创建专有承载成功的消 息后,如果SGW在内部流程处理承载创建失败,虽然会给PGW回应 专有承载创建失败,但MME没有删除已经创建的专有承载删除,导致 MME专有承载残留。
在用户去活的场景中,定义了多个网元的主动发起用户去活删除承 载流程以及信令。在实际应用中,例如,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网络丢包 等)MME没有将删除承载消息通知到SGW,导致SGW残留垃圾承 载,此时需要人工维护,通过命令行删除SGW残留承载,且需要通知 周边网元,防止承载残留;在周边网元联合调试的时候,需要SGW实 现命令删除承载,在删除本网元的承载同时,还需要将删除承载信息发 给周边相关网元,否则周边网元会残留承载。
由上所述,在实际应用中,现有流程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导致网元残 留承载。
现有技术处理残留承载一种方式是用户以原有的方式重新激活,将 原来残留承载先删除再创建;另一种方式是基于路径管理,如果路径探 测到网元间出现中断,会将网元间的相关用户删除,残留承载此时也可 以被清除。
但是,第一种方式不能确保用户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新激活,如果 用户不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新激活,则无法将原来残留的承载删除; 第二种方式依赖于网元间的路径探测,如果网元间路径探测没有发现问 题,就不会去活用户,也无法将残留的承载删除。所以,现有技术上述 两种方式都没有完全解决残留承载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网元中残留承载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SAE中 承载创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服务网关收到第一网元的创建承载请求;服务网关向第二网元转发 创建承载请求;服务网关收到来自第二网元的创建承载成功的响应;当 服务网关处理承载创建失败时,向第二网元发送删除请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网关,包括:
创建承载请求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创建承载请求, 向第二网元转发创建承载请求;创建承载响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 第二网元的创建承载成功的响应,进行承载创建处理;向第一网元发送 创建承载响应;删除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创建承载响应处理模块承载 创建处理失败时,向第二网元发送删除请求。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9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