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8766.9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训;左晓津;万延尧;尹衍升;王岩;张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越;万延尧 |
主分类号: | B29C47/04 | 分类号: | B29C47/04;B29C47/20;B29C47/9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2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颜色 交替 变换 热缩管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到在一根热缩管上生产出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加工方法,属于辐照交联聚乙烯及类似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热缩管的产品经人类的不断开发已遍及各种用途。如:易被腐蚀的金属管棒类材料外壁套热缩管可以达到防腐目的、鲜艳的热缩管使用在较醒目的地点会提高大家的注意力、在电线接头处套用热缩管可以保证处理绝缘性、运动器材的手柄类套热缩管可以提高手感和防滑等优点。但常用热缩管的尺寸较小无法在产品上标注规格和性能指标,如以多种颜色的交替变换或不同颜色组合来增加其规格和性能的区分,却因为工业发明无法得到满足。
热缩管的生产设备----挤出机是由喂料部件、加热部件、分流锥(即成型)部件、冷却部件等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了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制作不足,用一台挤出机,使一根热缩管可以出现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一次成型技术。
本发明的颜色交替变换的热缩管加工方法的技术方案是:改造热缩管生产设备中的上述成型分流锥的结构,通过增加加料孔和不同颜色热缩管原料的专用通道输送方法,在成型分流锥上形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独立的热缩管原料腔,经各自的专用输送通道,在出口处汇合。通过改变各个加料孔或输送通道中不同颜色热缩管原料的喂料部件压力或原料流量,使出口处出现颜色是交替变换的热缩管半成品,经过后续的电子辐照、扩张定型等工艺处理后,就可随时做产品备用。
本产品的用益效果是:由于较小尺寸热缩管产品由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构成,通过附带的颜色提示热缩管的规格和性能特制,会很方便地被使用者辨认其规格和性能区分,避免了误用、错用不合适热缩管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两种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分流锥的剖面示意简图
其中1、A色热缩管原料入口,2、B色热缩管原料入口,3、B色原料通道,4、A色原料通道,5、分流套,8、热缩管内孔模具,9、B色分流孔,10、分流芯,11、原料分配座。
附图2是分流锥生产A色热缩管截面变化放大示意简图
其中6、成型的B色热缩管,7、成型的A色热缩管,其他编号如图1。
附图3是分流锥换色后生产B色热缩管截面变化放大示意简图
其中6、成型的B色热缩管,7、成型的A色热缩管,其他编号如图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两种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加工方法。
改造成型分流锥的结构,增加B色热缩管原料入口2,在热缩管成型分流锥上形成两个原料腔,并有各自的专用输送通道3、4,A色热缩管原料进入入口1,通过A色原料通道4,经分流套5、热缩管内孔模具8、分流芯10、原料分配座11,抵达出口成型为A色热缩管7;当需要更换热缩管颜色时,停止A色热缩管原料入口1的原料供应量或减小A色热缩管原料入口1的压力,增加B色热缩管原料入口2的原料供应或提高B色热缩管原料入口2的压力,B色热缩管原料进入入口2,通过B色原料通道3,经分流套5、热缩管内孔模具8、分流芯10、原料分配座11,抵达出口成型为B色热缩管6,两种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半成品加工完成。
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加工方法,B色分流孔9的形状不受限制,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等。
每增加一组热缩管原料入口2、原料通道3和B色分流孔9,将可在热缩管上增加颜色变换的数量。
颜色交替变换热缩管的加工方法的第二种及以上颜色的入口,可以在分流套5或原料分配座11上开取。
本发明参照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在本发明技术范围内具有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经过简单的变换,而获得本发明同样的技术效果,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越;万延尧,未经赵越;万延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
- 下一篇: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家用电器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