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0851.0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恂;谢学旺;王永忠;廖强;王宏;丁玉栋;李俊;叶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流 超声 波光 生物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 氢反应器。
背景技术
利用光合细菌制氢被认为是生物制氢最有前途的方式之一(Debabrata Das,et al.Hydrogen production by biological processes:a survey of litera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6(2001)13-28.)。 这主要是因为:光合细菌产氢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光化学转化率;它可以避免 氧抑制的问题;该方法具有利用较宽光谱范围的能力;该方法具有去除在废水 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现有技术中,光生物制氢反应器有管式、平板式、搅拌罐式三种类型。平 板式光生物反应器调光能力很强,可以保证有效液层充分受光,增强光能吸收转 换。但上述三种类型均存在菌悬液内细胞膜较厚,细胞膜内的产氢不易从细胞 膜内穿出,菌悬液内的底物不易进入细胞膜内,因此,一直存在产氢率不高的 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调光能力强,有效液层受光 充分,而且光合细菌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能力强,可以连续处理有机废水和 产氢率高的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
本发明提高的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包括光源、光源照射的透明 箱体和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所述透明箱体的一侧设有进液口,另一侧设有出液 口,顶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的变幅杆竖直向下伸进 透明箱体装入的菌悬液内,所述变幅杆与透明箱体的上盖之间气密封。
进一步,所述变幅杆插入透明箱体装入的菌悬液内2cm~3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平板式反应器和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相结合,旨在提高降解溶液 内的有机物和提高光合细菌的产氢速率,低强度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可以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强物质输送,从而增加细胞的代谢活性和促进有益物质 的生成。同时,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薄传质边界层和加速溶质粒子运 动,提高反应物进入酶或细胞活性部位,促进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进入液体 媒质的传质扩散过程,从而提高酶活性,促进酶催化反应、提高生物反应的速 度。此外,适宜的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于细菌时提高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 从而提高细菌的新陈代谢功能,促进了细菌的生长。
2、本发明采用低强度超声波技术提高细菌的新陈代谢功能,促进了细菌的 生长,增加了菌体生长繁殖的能力,减少了细菌悬浮培养方式下菌种的流失问 题,加强了光合细菌连续处理有机废水的能力,提高了光合细菌的产氢性能。
3、本发明的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便于 清洗,反应器占地面积小,单位体积产氢率高等优点,因此本发明所述的连续 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可广泛应用于环保、能源、食品、饲料等行业,具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结构如下:
1-光源 2-透明箱体 3-进液口 4-出夜口 5-进气口 6-出气口 7-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8-变幅杆 9-上盖 10-控制主机 11-换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连续流超声波光生物制氢反应器 包括光源1、光源1照射的透明箱体2和超声波细胞粉碎机7。透明箱体2的底 部设有进液口3,与进液口3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出液口4,出液口4的高度高于 进液口3,透明箱体2的顶部的上盖9上设有进气口5和出气口6。超声波细胞 粉碎机7包括控制主机10、换能器11和变幅杆8,因超声波细胞粉碎机7的结 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累述。变幅杆8的底端竖直向下伸进透明箱体2内并 插入透明箱体2装入的菌悬液内2cm~3cm。变幅杆8与上盖9上的安装孔之间 通过密封圈和密封胶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