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输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8889.4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6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47/02;A61K31/352;A61P9/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葛根 黄豆 二氧 醋酸 化合物 输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输 液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氯化钠为等渗调节剂的葛根黄豆苷元-7,4’- 二氧代醋酸化合物输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DZV)是一种葛根黄豆苷元水溶 性衍生物,它是由葛根黄豆苷元半合成制得的。其与葛根黄豆苷元相比较,水 溶性大,生物利用度高,药理活性与葛根黄豆苷元相当或更强,毒副作用小。 与同系列衍生物7,4’-二(琥珀酸单酯)氧乙氧基-葛根黄豆苷元(DZ5),葛根黄 豆苷元-7-氧代醋酸(DZd),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丙酸化合物(DZe)相比, 其水溶性更大,性质更稳定,药效更显著。
所述的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是以葛根黄豆苷元为母体, 采用半合成的方法进行7,4’位取代而成的葛根黄豆苷元新衍生物。结构通式 如下: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并彼此独立地选自H、金属离子、有机阳 离子、碱性氨基酸阳离子、C1-C10烷基,并优先地选自H+、Na+、K+、Li+、Mg2+、 Al3+、Fe2+、Fe3+、Ca2+、Mn2+、Cu2+、Zn2+、Ba2+、Sn2+、赖氨酸、精氨酸、 组氨酸,NH4+,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已基、庚基。 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并彼此独立地选自H或C1-C10烷基,并优先选自H、 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已基、庚基。
其合成方法步骤如下:
(1)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葛根黄豆苷元2.54g,无水碳酸钾2.76-13.8g, 碘化钾0.02-3.32g,一氯乙酸乙酯2.45-6.13,加入有机溶剂10-200ml中, 30℃-100℃水浴反应2-15h,蒸馏去掉有机溶剂,水洗,滤过,烘干;
(2)取上述化合物溶于10-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等摩尔量的酸,于 0℃-100℃水浴下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过滤,干燥,用80%乙醇重结晶。
通过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模型、小鼠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小鼠KCN中毒 实验模型、小鼠NaNO2中毒实验模型、学习记忆实验模型、小鼠双侧颈总动脉 及迷走神经结扎实验模型、对缺氧所致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模型、对垂 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模型、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比浊法)模 型、体内抗血小板聚集实验(比浊法)模型、对家兔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模型等对DZV进行药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DZV具有抗脑缺血、缺氧,心肌 缺血、缺氧,拮抗记忆障碍,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保护缺氧所致大鼠 皮层神经元损伤等作用,且DZV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或相当于DZ5,DZd,DZe。 DZV可用于治疗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源性猝死和脑 中风等。
CN101255149A公开了一种7,4’-二(琥珀酸单酯)氧乙氧基-葛根黄豆苷元 (下文将称为“DZ5”),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本发明化合物在 总体药效优于DZ5的同时,水溶性和稳定性均优于DZ5。
为了解决输液等渗问题,本发明重点考察了DZV与常用输液等渗调节剂氯 化钠和葡萄糖的配伍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以氯化钠做等渗调节剂的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输 液没有被具体公开过,且该制剂还未有上市制剂,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该 药水溶性大,性质稳定,毒副作用小,适用于临床中大剂量注射使用。并且输 液可避免小针抽取、注入等中间环节,杜绝用药过程的交叉感染,保障用药安 全。因此可以将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制备成输液剂,不但扩 大了品种,也使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代醋酸化合物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以氯化钠作为等渗调节剂的葛根黄豆苷元-7,4’-二氧 代醋酸化合物(DZV)输液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外科装订切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