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显性矮秆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4329.1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7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程祝宽;李明;苗春波;唐丁;王克剑;顾铭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11;C12N15/63;C12N1/00;C12N5/10;C12N15/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显性 相关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显性矮秆性状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半矮秆品种的推广,世界稻米和小麦产量获得了 突破性的增长。这次矮化育种被誉为近代谷物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在水稻生 产上,掀起这场“绿色革命”的是水稻半矮秆基因sd1的应用。SD1编码赤霉素20- 氧化酶,参与赤霉素的合成。目前水稻育种上所利用的矮源基因大部分是sd1的等 位基因。我国所利用的矮源资源主要有6个:矮脚南特、矮仔占、低脚乌尖、矮脚 仔、花龙水田谷和印尼水田谷,这六个品种的矮生特性均由sd1控制。这种矮源基 因的单一性可降低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不利于杂交优势的利用。因此新矮秆基因 资源的发掘越来越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水稻矮秆性状的分子 机理研究,很多矮秆品系已克隆出了其矮化基因,如d1,d2,d3,d6,d11,d18, d35,d61,gid1,gid2,brd1,brd2,dbs1,dgl1等。这些矮秆性状大部分是由于 赤霉素或油菜素内酯的合成或信号传导途径发生缺陷所致。由于除矮化性状外,这 些突变基因的绝大多数都会使水稻植株呈现很多不良性状,因而缺乏在生产上应用 的潜力和前景。目前除sd1外,已发现的矮秆株系绝大部分由于不良性状而难以在 生产上应用,国内外水稻育种可供利用的矮秆资源十分贫乏。寻找农艺性状优良的 矮秆资源已成为水稻育种和遗传学家的重要任务。
目前水稻中已克隆的矮秆基因多为隐性遗传。相对隐性矮秆,水稻中显性矮秆 的研究报道较少,生产上也未见其应用。
水稻SLR1(slender rice1)突变体是一高秆、纤弱的隐性不育植株,SLR1是GAI (拟南芥)、RGA(拟南芥)、RHT(小麦)和D8(玉米)的同源基因。SLR1、GAI、 RGA、RHT和D8都含有一个DELLA基序,因此被称为DELLA蛋白。GAI,RHT和D8 是以显性矮秆的形式发现的,RGA是以gai的抑制基因的形式发现的,它的突变可 以部分抑制gai的表型缺陷。SLR1为GA信号传导途径的负调控基因,起抑制GA 信号转导的作用。SLR1不同形式的突变可以导致完全相反的两种突变表型。SLR1 的C端结构域起抑制GA信号转导的作用,此区域突变可导致抑制作用的丢失,形 成组成性GA响应突变株,导致高秆、纤弱的表型。slr1就是SLR1基因的C端突变 形式。N端DELLA、TVHYNP及这两个基序间的序列起感受GA信号的作用,GA信号 触发DELLA蛋白通过泛素介导的途径进行降解,从而使GA信号途径得以畅通。N 端这个区域的突变可阻止SLR1蛋白的特异降解,从而增强对GA信号的抑制作用, 导致植株出现显性矮秆表型,这类的植株被命名为slr1-d。
SLR1位于细胞核中,以二聚化的形式发挥功能,因此推测当slr1-d与SLR1 处于杂合状态时,正常的二聚化SLR1可以感受GA信号从而触发自身的降解,而突 变型的Slr-d不能正常感受GA信号,出现降解障碍,这样会导致细胞核中slr-d 的量远超SLR1,大多数SLR1与slr1-d形成二聚体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slr-d掩 盖了SLR1的作用从而使突变性状表现为显性。事实上,目前发现的DELLA基因的 矮化突变体,如小麦中的rht、玉米中的d8、拟南芥中的gai,都为显性矮秆,这 三个突变都是由于DELLA基因N端基序突变所致。C端突变使SLR1丧失或减弱了对 GA信号转导的抑制作用,但突变基因产物仍可以正常感受GA信号从而触发自身的 降解,因此slr1突变为隐性突变。
在小麦中,RHT的突变体rht可表现出良好的农艺形状,在生产上大幅度提高 了小麦产量。在20世纪60年代,rht的应用拉开了小麦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 因此rht也被称为小麦中的“绿色革命”基因。
鉴于rht的应用在小麦中获得的巨大成功,因此自SLR1克隆以来,该基因的 应用潜能就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尽管最初发现该基因突变体是一高秆、纤弱的不育 植株。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关键基因资源对我国非常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