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真业务处理系统、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648.1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3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建;刘越;范晓晖;程亮;顾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8 | 分类号: | H04W4/18;H04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真 业务 处理 系统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真业务处理系统、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真是将文字、图表、相片等记录在纸面上的信息,通过扫描和光电转换变成电信号,再经由各类信道传送到目的地,传真业务通常可分为实时传真业务和非实时传真业务两种,具体为:
实时传真业务是指具有实体传真机的业务形式,传真通信双方经过信令协商,在两个传真机之间建立一条传输链路来传送传真文件,传真结束之后释放该物理链路,实时传真业务中传真的发送和传真的接收都是即时的;
非实时传真业务也称为电子传真业务,是指没有实体传真机的业务形式,是宽带网和传统电话传真业务的良好结合,预先为每个电子传真用户分配一个真实的传真号码,电子传真用户就基于分配的传真号码,以互联网方式收发传真,由于电子传真业务摆脱了传统传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可满足用户在没有实体传真机的情况下收发传真的业务需求,因此具备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有技术中,语音和传真一般采用G.711媒体编码方式进行编解码,且传真业务承载在语音信道中,但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网络在做了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化改造之后,默认采用AMR2媒体编码方式,而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发送给GSM网络的传真呼叫请求中并没有携带正确的业务类型标识,因此GSM网络并不能确定该呼叫是语音呼叫还是传真呼叫,因此会使用默认的AMR2媒体编码格式对传真数据进行编码传输,由于AMR2媒体编码格式是一种压缩的媒体编码格式,无法承载传真数据,这就导致了此次传真呼叫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真业务处理系统、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GSM网络不能确定接收到的呼叫是语音呼叫还是传真呼叫,因此采用默认的AMR2媒体编码格式对传真数据进行编码传输,从而导致传真呼叫失败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换控制设备、传真业务系统及远程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真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控制设备,用于接收处于第二通信网络中的传真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被叫方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消息,以及根据接收到的被叫方标识信息,确定此次呼叫为传真呼叫,并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的传真业务系统,以及在接收到所述传真设备发送的传真数据后,基于传真业务对应的媒体编码格式,将接收到的传真数据发送给所述传真业务系统;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的传真业务系统,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被叫方标识信息,确定此次传真呼叫的被叫方为传真机,将接收到的所述传真数据提供给所述传真设备请求呼叫的传真机。
一种传真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控制设备接收处于第二通信网络中的传真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被叫方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消息;所述交换控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被叫方标识信息,确定此次呼叫为传真呼叫;并将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的传真业务系统;以及在接收到所述传真设备发送的传真数据后,基于传真业务对应的媒体编码格式,将接收到的传真数据发送给所述传真业务系统;所述传真业务系统根据接收到的被叫方标识信息,确定此次传真呼叫的被叫方为传真机;并将接收到的传真数据提供给所述传真设备请求呼叫的传真机。
一种交换控制设备,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处于第二通信网络中的传真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被叫方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消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被叫方标识信息,确定此次呼叫为传真呼叫;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处于第一通信网络中的传真业务系统;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真设备发送的传真数据;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基于传真业务对应的媒体编码格式,将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传真数据发送给所述传真业务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电子照相机、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