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可用性指数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412.8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铮;贺彦宏;云晓春;郭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可用性 指数 定量 计算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涉及网络可用性指数定量计算方法及 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恶意 攻击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些安全事件极大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 安全和人民生活,也给广大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 峻,由此,网络安全态势监测、评估和趋势预测等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研究 的热点。而网络安全指数及指数体系作为上述技术的研究基础和技术手段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尤其是用于反映宏观网络安全态势的指 数体系研究。
从所反映的网络安全特性角度看,网络安全指数可分为可用性指数、 异常性指数、有效性指数等,其中的可用性指数是指用于反映网络数据通 信和共享信息的可用程度的一类指数。由此可见,可用性指数对测度和反 映网络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申请仅就网络可用性指数展开讨论。
近几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网络可用性相关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包括:参考文献1[陆德波,骆成,陈奇 武,周国华.一种新的网络系统可用性度量方法.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8(7):50-52]中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的服务可用性的度量方法,根据网络 系统提供的每个服务对每个用户的可用性,加权计算整个网络系统的可用 性;参考文献2[林蓉平,王晟,李乐民.一种基于运行性能的网络可用性算 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11):2140-2143]中提出了一种WDM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网络可用性的计算方法;参考文献 3[Vbgt M,Martens R,Andvaag T.Availability modeling of services in IP networks.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esign of Reliab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DRCN 2003).Banff,Canada.2003:167-172] 从服务运行时间的角度评估了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参考文献4[陈秀真,郑庆 华,管晓宏,等.层次化网络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估方法.软件学报,2006,17 (4):885-897;王慧莹,周宁,陈秀真,李建华]和参考文献5[网络态势分析中 服务可用性评估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14):130-133]提出了一种 基于节点和系统两个层次的态势评估方法,并基于此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网 络服务可用性的监测评估方法,通过对网络中关键节点服务可用性的评判以 及长期的记录,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可用性态势分析。
总的来看,以上述参考文献为代表的现有工作主要针对局域网等中小 型网络环境,更侧重于网络服务可用性以及从微观层面来研究网络可用 性,其中涉及的用户、服务、网络拓扑、路由、负载、业务、故障率等等 关键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获取,常常会引入一定主观性因素来计算,如 假设用户数、网络拓扑结构等,主观性因素的引入容易对网络可用性指数 的客观性造成影响。此外,中小型网络环境与大规模复杂网络在网络可用 性度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现有方法应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效果 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方法应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效果不佳的 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适合于大规模复杂网络的网络可用性指数定量计算方 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可用性指数定量计算方 法,包括:
步骤1)、在待监测网络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路由器节点作为数据的采集 点,并设置用于采集数据的基期和报告期;
步骤2)、在所述的基期内,在各个数据采集点上做基于流的数据采集, 得到包含有包数、字节数在内的流记录;
步骤3)、根据各个数据采集点上获取的流记录进行字节数、包数和流 数的累加统计,在达到指定的统计持续时间后,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带宽空 闲率指标、服务空闲率指标和网络节点数指标,存储所得到的上述指标;
步骤4)、在所述的报告期内,重复上述步骤2)、步骤3)的操作,得 到报告期内待监测网络的带宽空闲率指标、服务空闲率指标和网络节点数 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4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