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及其开环聚合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601.4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勤卫;李明子;查震源;赵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685 | 分类号: | C08G63/685;C08G63/08;C08G63/80;C08H1/00;A61L2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丝 蛋白 乳酸 共聚物 及其 开环 聚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的开环聚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1)熔融开环聚合制备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
将催化剂、L-丙交酯和脱水后的蚕丝蛋白粉加入聚合釜中,在0~30毫米汞柱压力 下,140~200℃下,反应2~40小时;所述的催化剂为金属化合物、或金属化合物与质子 酸的复合体系、或金属化合物与烷基化试剂的复合体系,催化剂复合体系中,金属化合 物的摩尔含量占整个催化剂复合体系的1~99%;催化剂中金属化合物的质量为L-丙交 酯质量的0.01~6.0%,蚕丝蛋白与L-丙交酯的质量比为1/99~99/1;
(2)固相聚合制备高分子量的蚕丝蛋白与聚L-乳酸的共聚物:
将(1)得到的蚕丝蛋白与聚L-乳酸的共聚物熔体维持压力0~30毫米汞柱,反应 温度降低至100~160℃,使体系变为固相,维持该反应温度进行固相聚合,反应时间为 2~40小时;
(3)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的纯化:
将步骤(2)得到的共聚物溶于乙酸乙酯,过滤并用乙醚沉淀,滤出的沉淀物在65℃ 下真空干燥10~16小时,得到纯化的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
所述的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X为1~3000间的整数,Y为1~3200间的整数,侧基R为:H、-CH3、-CH2OH、 -CH2SH、-CH(HO)CH3、-CH(CH3)2、-CH2CH(CH3)2、-CH(CH3)CH2CH3、-CH2CH2SCH3、 -CH2COOH、-CH2CH2CONH2、-CH2CH2CH2CH2NH2、
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该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5000~250000,蚕丝蛋白链段与聚L-乳酸链段的质量比为 0.5/99.5~99.5/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的开环聚合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蚕丝蛋白的相对数均分子质量为1000~10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的开环聚合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中,金属化合物为I、II、III、IV、V族的金属和过渡 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氢氧化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羧酸盐以及这些金属化合物的水 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质子酸为盐酸、磷酸、亚磷酸、乙酸、 辛酸和卤代羧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烷基化试剂为氟磺酸、苯 磺酸、对甲苯磺酸、萘磺酸、萘二磺酸及含甲基、二甲基、三甲基、羟甲基、乙基、二 乙基、丙基或异丙基的苯磺酸、萘磺酸和萘二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 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的开环聚合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中,金属化合物为SnCl2、SnCl2·2H2O、SnCl4、SnCl4·2H2O、 ZnCl2·H2O、SbF3、TiCl4、MgCl2、Sb2O3、MgO、PbO、二乙氧基铝、三异丙氧基铝、 辛酸亚锡、异辛酸亚锡和三丁基甲氧基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蚕丝蛋白和聚L-乳酸的共聚物的开环聚合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金属化合物与质子酸的复合体系为SnCl2/乙酸、SnCl2·2H2O/ 辛酸、MgCl2/氯乙酸和异辛酸亚锡/辛酸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化合物与烷基化试剂的复合 体系为SnCl2/苯磺酸、SnCl4/苯磺酸、SnCl2/对甲基苯磺酸、SnCl2/萘磺酸、SnCl2/萘二 磺酸、异辛酸亚锡/萘磺酸和辛酸亚锡/萘二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 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6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