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0287.6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高义武;陈剑秋;陈德清;徐淑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许德山 |
地址: | 276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高分子 聚合物 包膜 控释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产品。
背景技术
我国化肥消耗量约占世界化肥消费总量的20~30%,居世界第一位,发达国家化肥当季 利用率平均为50~60%,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仅为30~35%。大量营养元素的流失浪费 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随着化肥用量的 不断增加,在农产品追求产量与质量并重,以及环境友好的多重目标要求下,肥料的改性 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开发缓释、控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简单易 行的措施,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发达 国家所采取的系列科学施肥技术在中国难以奏效。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低,农户土地面积 小而分散,种植体系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农化服务体系难以建立和到位,配方施肥和其 它技术措施很难为农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另外,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已不愿意在追肥等 农艺操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急需一种集配方施肥、控释技术为一体的物化 肥料产品。新型控释复合肥料的出现,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粮食安全,减少环境 污染,也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
包膜控释肥料是以颗粒化肥为核心,表层涂覆一层低水溶性或微溶性的无机物质或有 机聚合物,改变化肥养分的溶出性,延长或控制肥料养分释放,使土壤养分的供应与作物 需肥要求协调的新型肥料剂型。包膜控释肥料的种类,从包膜材料来分,可分为无机物包 膜肥料和有机聚合物包膜肥料,前者多数是以含有一定养分的无机肥料或土壤调理剂之类 物质,后者包括高分子聚合物、低水溶性或难溶性的有机合成物等作为包膜材料。无机物 包膜肥料对养分的缓控释效果一般,难以达到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速率 相一致的要求;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因其优良的养分控释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花卉、景 观植物、高尔夫球场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但是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材料一般难以降解或 降解时间较长,因此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选择是生产性能优良的可降解包膜控释肥料的关 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降解高分 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能够在设施园艺、农作物上得到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其粒径范围是2.0~5.0mm,包膜率为2~10%, 养分释放期是1~10个月,制作方法是:
(1)称量85~95份聚异戊二烯和5~15份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1500~2000 份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液中加热至110~130℃搅拌溶解,配置成喷涂液。
(2)将称量的颗粒肥料在流化床中利用85~110℃的热空气预热,利用热空气的烘托, 喷涂液通过喷头喷涂到悬浮、流化的颗粒肥料表面上,在热空气的作用下,溶剂迅速挥发, 包膜材料包裹在颗粒肥料表面形成干燥、光滑致密的膜层,经过喷涂液的连续喷涂,直到 完成包膜过程制得包膜控释肥料。
挥发的溶剂经过回收循环利用,产品包装入库。
前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异戊二烯为天 然橡胶。
前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乙酸乙酯和二氯甲 烷的混合液中乙酸乙酯占总重量的40~60%。
前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包膜率为4~8%。
前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养分释放期是2~9个 月。
前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所述颗粒肥料选自尿素、碳酸氢铵、硝酸 铵、硫酸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铵、硫酸钾、氯化钾或硝酸磷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