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整体移动式水煤浆锅炉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0010.3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姜贵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众环保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3/12 | 分类号: | F22B33/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3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移动式 水煤浆 锅炉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需要现场组装的水煤浆锅炉机组。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锅炉烟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国家对燃煤锅炉采取了多种减排措施,并鼓励洁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一种燃烧水煤浆的锅炉被誉为洁净能源正在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水煤浆锅炉的燃料是将原煤精选加工成煤粉,将煤粉调成水煤浆,经脱硫等处理后制成洁净的水煤浆燃料。燃料使用时,利用高压气体将水煤浆喷入炉内使其充分燃烧,从而大大减轻了烟气对大气的污染,受到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水煤浆锅炉机组除了具备现有普通燃煤锅炉的锅炉本体、鼓引风系统、供水系统、除尘器系统、仪表控制系统、以及全部汽、水、电连接的管线仪表外,还包括引燃水煤浆点火用的供油系统,以及向炉内喷射的水煤浆供浆系统。供油系统包括储油箱、油泵及相关的油管道、阀门和仪表;供浆系统包括水煤浆的过滤搅拌器和供浆泵,还有将水煤浆向炉内喷射雾化用的高压供气机构;高压供气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高压空气储气罐,以及相关的水煤浆管道、阀门和仪表,要现场安装整套水煤浆锅炉机组相当复杂。
被誉为洁净能源的水煤浆锅炉,在道路建设、桥梁建设以及新油田开发建设等多种施工场所正在被广泛使用,在上述场所使用水煤浆锅炉的特点是:用的多是一吨以内的小型锅炉,并且在短期施工完成后就要拆除移走。由于上述多项建设的施工现场地形复杂,要将水煤浆锅炉的主机、大量的辅机以及复杂的配套设施一起运到使用场所,全部在现场安装连接固定,安装周期长,现场调试工作量大,安装质量不容易保证,很难满足一些特殊用户的特殊要求;由于现场安装的锅炉、辅机及配套设施组成的锅炉机组安装量大,占地面积也大,给安装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由于施工是在短期内进行的,施工完成后需要将各个系统全部分解拆除移到另外的施工地点,再根据使用地点的地形重新排列组合安装,这样造成工期的延长、以及安装和拆卸的浪费,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在短期施工的场所使用小型水煤浆锅炉机组时,现场安装及调试不方便,一处施工完成后需将机组分解拆除、到另一处再重新安装组合的工期长、拆装浪费大,增加施工成本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整体移动式水煤浆锅炉机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水煤浆锅炉机组包括锅炉本体、鼓引风系统、供水系统、除尘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水煤浆的供浆系统、供浆系统中的向炉内喷射水煤浆的高压供气机构,以及引燃水煤浆用的供油系统,上述多个系统组成的机组,共同安装在一个可移动的房屋式箱体空间内。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房屋式箱体的外形为长方体,在其外壁上设有可与吊车吊具连接的接口,房屋式箱体的箱壁上设有换气百叶窗;
所述长方体房屋式箱体的外形尺寸同集装箱,其外壁上连接用的接口为,在箱体立壁的顶部,设有与集装箱专用吊具的锁头相适应、插入时可与箱体锁定连接、解锁后可脱离开箱体的连接口;
所述水煤浆锅炉机组的上述系统在房屋式箱体内的安装摆放方式是,水煤浆锅炉本体及其辅机顺箱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在箱体底盘上,锅炉本体设于底盘的中间并偏向宽度一端头方向的部位,锅炉的炉膛进风口一侧连接安装有鼓风机;锅炉的排烟道一侧,依次连接安装有水膜除尘器、引风机和伸出箱体的烟囱接口;水膜除尘器的排污口伸出箱体;供水系统安装在引风机一侧的位置;与锅炉本体及辅机并列,自箱体底盘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头、顺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安装有:为水煤浆点火用的供油系统、为水煤浆喷射雾化用的高压供气机构、水煤浆锅炉的供浆系统、分汽包、和控制锅炉机组运行的电控箱;
所述供浆系统中的供浆泵,安装在水煤浆过滤搅拌器的下方;
所述供水系统中的离子交换器和给水泵,安装在软化水箱的下方;
所述高压供气机构中的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储气罐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众环保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众环保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