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7910.2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郝重耀;张天生;吕玉娥;冀来喜;燕平;靳聪妮;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14;A61P11/02;A61P37/0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儿童 慢性 咳嗽 变应性 鼻炎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特别是一种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以期冬病夏治的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中药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因发育不全而比较脆弱,其功能和形态未至完善,机体抵抗外邪功能较差;同时儿童又不知寒暖自调,难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故在春秋冬气候多变之时,易发咳嗽、鼻炎等症。若治疗不当,极易则发展成为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成为临床上的疑难病症。
目前对于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采用针对病原体及对症治疗,大多是口服西药和中药汤剂。药物要经过肠胃吸收,达到一定的循环浓度才能对病灶发挥作用,但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毒副作用对人体的损害也在加大,西药毒副作用较大,很容易造成儿童组织器官的不可逆转损伤,虽然中药属于天然药材,但因中药的特殊味道,儿童又不易配合服用。上述药物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差,大多数患儿即使长期服药也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作用直接、儿童易于接受、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该药物具有健脾益肺,化痰止咳,培元补肾之功效,适应于春秋冬寒冷之际发作或加重的儿童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白芥子 15~30 麦门冬 10~20
细 辛 8~15 桔 梗 15~30
乌 梅 8~15 肉 桂 8~15
生姜汁 30~60 蜂 蜜 30~60。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得的:
白芥子 20 麦门冬 15
细 辛 10 桔 梗 20
乌 梅 10 肉 桂 10
生姜汁 45 蜂 蜜 45。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制成膏剂使用,其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生姜洗净,切片,绞汁过滤制成生姜汁备用;
将白芥子、细辛、桔梗、麦门冬、乌梅、肉桂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生姜汁和蜂蜜调和均匀,灭菌消毒制得膏剂产品。
本发明制成的膏剂按照辨病取穴法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具体的贴敷穴位如下,每组穴位交替使用。
儿童慢性咳嗽:
第一组穴:定喘、肺俞、心俞、膈俞、中府;
第二组穴:大椎、风门、脾俞、天突、膻中、丰隆;
第三组穴:肺俞、膏肓俞、肾俞、气户。
儿童变态反应性鼻炎:
第一组穴:大椎、风门、印堂、外关、脾俞;
第二组穴:肺俞、厥阴俞、曲池、迎香、列缺;
第三组穴:大杼、膈俞、印堂、关元、肾俞。
贴敷时间:在农历初、中、末伏的前两天进行穴位贴敷,并在入伏前的农历夏至和入伏前一周各进行加强贴一次,入伏后每伏连贴2天,每两伏之间间隔8天,每次贴药时间2~3小时,治疗一个伏天为一个疗程。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脉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通过将不同的药物贴敷于适宜的穴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所,作用原理归之有三:
1.扶正祛邪。病从外入,六淫致病则邪入机体,正邪交争,正盛邪退、正虚邪迸,甚则伤正,故邪盛时须祛邪。病从内生,七情致病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耗伤正气。正虚之时,必须扶正,以发挥机体的调节作用,抗邪外出,邪去正安、正复邪却,贴敷疗法就有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未经山西省针灸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力拔桩机的液压系统
- 下一篇:支撑油缸防脱装置及支撑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