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5531.1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5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吉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泵的改良构造。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燃料泵,其在泵部的泵壳体内收容旋转部件,利用转子的旋转驱动力使旋转部件旋转,从而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吸入并喷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73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与旋转部件相对而构成滑动面的泵壳体的滑动面部位构成为,在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与相对于外壳的压入部位位于同一平面上,所以如果将泵壳体向外壳内压入,则可能向泵壳体的滑动面部位上施加直径方向的力,而使其向旋转轴方向压曲变形。如果泵壳体的滑动面部位发生变形,则收容在泵壳体内的旋转部件与泵壳体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另外,旋转部件与泵壳体过度地接触,妨碍旋转部件的旋转。其结果是,产生燃料泵所喷出的燃料量发生变化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外壳的内周壁与泵壳体的外周壁在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抵接而将所述外壳和所述泵壳体之间密封,所以在无法将泵壳体压入至旋转轴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处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产生密封不良,由于燃料泄漏而导致燃料量下降。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泵,其通过防止收容在外壳内的泵壳体的滑动面部位的变形而抑制喷出燃料量的变化,并且,可靠地将外壳和泵壳体间密封,从而喷出期望的燃料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泵具有:转子;泵部,其具有旋转部件和泵壳体,该旋转部件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产生燃料吸入力,该泵壳体收容所述旋转部件;以及外壳,其收容所述转子及所述泵部,其中,所述泵壳体具有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滑动面部位和上侧筒部,为了在将所述泵壳体向所述外壳的内周压入时,将压入部位限定在所述上侧筒部,所述外壳的内周壁除了所述压入部位以外还具有将内径扩大而成的内径扩大部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不会向泵壳体的滑动面部位施加直径方向的力,且无需向泵壳体施加过度的压入力就可以顺利地压入,所以即使泵壳体由树脂制成,也可以减小泵壳体的变形,使燃料泵可以喷出期望的燃料量。另外,由于利用压入部对外壳和泵壳体之间进行密封,所以可以可靠地密封。而且,如果泵壳体由树脂制成,则可以使燃料泵轻量化,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燃料泵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燃料泵与现有的燃料泵的不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由于对于理解本发明,上述现有技术的说明及附图也起作用,所以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说明及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燃料泵的剖面图。燃料泵1是例如安装在车辆等的燃料箱内的内箱式燃料泵,用于吸入燃料箱内的燃料,向作为燃料消耗装置的发动机供给。燃料泵1具有:泵部2,其将吸入的燃料升压;以及电动机4,其包括通过电枢40的旋转而驱动泵部2的转子。
泵部2具有吸入侧罩部14、泵壳体16、以及叶轮即旋转部件20(以下称为叶轮或旋转部件)。吸入侧罩部14以及泵壳体16为树脂制。电动机4构成直流电动机,具有永磁体30、电枢40、换向器70、以及罩体80。电枢40、换向器70以及罩体80是权利要求书中的转子的结构要素。
收容电动机4及泵部2的圆筒形状的外壳10,在轴向的两端侧分别具有薄壁部11、12,在薄壁部11、12之间具有厚壁部13。薄壁部11、12将吸入侧罩部14和喷出侧罩部18铆接固定。在薄壁部11、12和厚壁部13之间的边界处,通过外壳10的内周壁的壁厚差而形成内侧台阶11a、12a。
图2是图1中的由点划线围成的A部的放大图。在外壳10的厚壁部13内与台阶11a相接的位置上设置内径扩大部位200,在内径扩大部位200与厚壁部13相接的部位,形成从外壳10的内周壁10a向内径扩大部位200扩大的锥形状201。该锥形状201成为将泵壳体16向外壳10内压入时的引导部,无需向泵壳体16施加过度的压入力,就可以顺利地将泵壳体16压入至旋转轴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即泵壳体的外侧台阶16a与内侧台阶11a抵接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适配套筒的紧固件
- 下一篇:紧凑型齿轮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