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航模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5228.1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臧筑华;纪凤雪;吴连旺;杨永安;运明亚;魏德立;卢书华;臧今楠;田朋;卢嘉伟;路子正;胡振;高宇;魏毅;马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星空间结构技术研究院;天津星空间高新企业孵化中心;天津华夏文化艺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3H27/18 | 分类号: | A63H2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航模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航模飞行器的制作技术,更具体的说,是在普通航模飞行器上添加充气装置充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使航模飞行器在无动力时可漂浮于空气中。
背景技术
现今的航模飞行器,无论是固定翼还是旋翼,均是在地面上起飞、降落,在起飞、降落以及空中飞行时,均是由人操纵遥控器遥控航模飞行器做出各种飞行姿态,这就会造成一旦人为操纵失误或者遥控器出现故障造成航模失控,抑或发动机空中熄火时,航模飞行器易坠落至地面造成损坏,甚至整体报废。航模飞行器的成本很高,对航模操纵者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给航模运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航模飞行器起飞、着陆阶段事故率高,操纵技术要求高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充气航模飞行器,该飞行器是在不改变普通航模飞行器机翼、机身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在机翼、水平尾翼和机身的骨架内部,及其机身的底部或部分部件外部添加薄膜气囊,各薄膜气囊的充气口处用软管连接,整体形成一连通器结构,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使航模飞行器在无动力状态下,漂浮于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气中,并且保持其自稳定平衡。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不改变普通航模飞行器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在机翼内部桁梁之间添加薄膜气囊,以桁梁分隔成气囊室,每个气囊留有充气口,用一气密软管顺次连接各充气口,形成一连通器结构,软管延伸到机翼与机身结合处,留有充气阀门。在航模飞行器的水平尾翼内也有分布类似于机翼的气密薄膜,内充氦气,充气口接气密软管,留有一小的充气阀门。在机身内远离发动机的空心部位添加进气密薄膜,充以氦气,充气口留有一小的充气阀门,并接一软管,此软管亦连通机翼与水平尾翼的小的充气阀门,软管另一端通到机身底部,与在机身底部添加的气密薄膜的充气口相连,并设置一个总的充气阀门,从而使各气密薄膜均能与软管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充气连通器结构。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在航模飞行器充以氦气后,无动力时可以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下稳定漂浮,发动机提供动力后可直接飞行,避免了航模飞行器从地面起飞,降低了事故率;在结束飞行时可通过遥控回到漂浮状态。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遇到失控或发动机故障等恶劣情况时,可以继续漂浮回到平衡态位置,防止坠落到地面造成航模飞行器损毁。
附图说明
图1.充气航模飞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气囊结构示意图
1、充气航模飞行器结构如图1所示:垂直尾翼1,水平尾翼2,水平尾翼薄膜气囊3,机体4,机体薄膜气囊5,机翼6,翼梁7,侧翼薄膜气囊8,翼肋9,充气阀门10。
2、充气航模飞行器结构如图2所示:侧翼薄膜气囊气囊8,气囊连接端11,输气装置连接端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普通航模飞行器的制作技术做好机翼的木质结构骨架,在每个桁梁之间的空间内,放入气密薄膜,以桁梁分隔成一个个气密薄膜小室,气密薄膜的大小,以充气后的体积能填充满桁梁空间为最佳。在每个气密薄膜的充气口外连接一气密软管,并共同连接到同一根气密软管上,这根软管的位置在机翼靠近副翼处,这些管道连接起每个气密薄膜,形成一个连通器的结构。软管在机翼与机身结合处设置一个小的充气阀门。
按照普通航模飞行器的制作技术做好水平尾翼的木质结构骨架,在水平尾翼的每个桁梁之间的空间内,放入气密薄膜,以桁梁分隔成一个个气密薄膜小室,气密薄膜的大小,以充气后的体积能填充满桁梁空间为最佳。在每个气密薄膜的充气口外连接一气密软管,并共同连接到同一根气密软管上,这根软管的位置在水平尾翼靠近前缘处,这些管道连接起每个气密薄膜,形成一个连通器的结构。软管在水平尾翼与机身结合处设置一个小的充气阀门。
航模飞行器的发动机靠近机头部位,在机身内靠近尾翼的部位添加气密薄膜,气密薄膜的充气口处接一气密软管,设置一个小的充气阀门。此软管亦连通机翼与水平尾翼的小的充气阀门,软管另一端通到机身底部。在机身底部粘连一气密薄膜,充氦气后的外形近似船体的弧形底部,从而减小飞行阻力,在不使用此薄膜时可用软绳与机身固定捆紧,气密薄膜的充气口外连软管,与从机翼、水平尾翼和机身内部延伸出的软管相连,设置一个总的充气阀门,从而使各气密薄膜均能与软管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充气连通器结构。
在充气时,先关闭机身内部和机身底部的气密薄膜的充气阀门,在充满机翼与水平尾翼内的气密薄膜后,关闭机翼与水平尾翼各自的小充气阀门,再打开机身内部和机身底部气密薄膜的充气阀门,对于机身内部和机身底部的气密薄膜内充氦气的体积取决于航模飞行器的总重量,充氦气后可使航模飞行器,在无动力时可漂浮于距地面一定距离的空气中,并且保持其自稳定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星空间结构技术研究院;天津星空间高新企业孵化中心;天津华夏文化艺术研究院,未经天津星空间结构技术研究院;天津星空间高新企业孵化中心;天津华夏文化艺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6.5氮化硅伪合金液的搅拌方法
- 下一篇:护理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