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重油焦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5113.2 | 申请日: | 200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7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何巨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巨堂 |
主分类号: | C10G9/00 | 分类号: | C10G9/00;C10G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重油 焦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重油焦化方法;特别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温煤焦油重油或低温煤焦油重油的焦化方法;更特别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载热油加热炉出口温度,有效降低煤焦油重油加热炉出口温度的焦化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延迟焦化是一种成熟的重油加热裂解工艺,重质油经过加热炉升温至焦化温度,然后进入焦炭塔,在焦炭塔中完成热裂解和焦化反应,转化为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焦炭。通常焦炭塔至少设置两台,通过切换操作实现装置生产的连续化。
已知的低温煤焦油或中温煤焦油焦化工艺是将全馏分低温煤焦油或中温煤焦油作为焦化反应器进料。
然而,上述工艺直接用于劣质重油如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焦化过程存在如下缺点:
①低温煤焦油重馏分或中温煤焦油重馏分(比如常压沸点≥510℃馏分)沥青质含量高、结焦起始温度低,如用加热炉直接加热使其达到适宜的焦化反应温度,通常该温度下上述煤焦油重馏分极易在加热炉管内高温段结焦,导致装置停工等;因此,简单的移植石油重油延迟焦化工艺,存在上述缺点。
②低温煤焦油或中温煤焦油,烃类组分主要是多环芳烃、胶质、沥青质,分子中硫、氮、金属含量高。其焦化反应的主导特征是热解断链、断侧链,产生小分子气体,多环芳烃向胶质转化,胶质向沥青质转化,沥青质缩合生焦,同时灰分进入焦碳中。直接用初始全馏分低温煤焦油或中温煤焦油作为焦化反应器进料,其后果是煤焦油中的轻组分(常压沸点低于500℃)裂解产生大量气体烃,从提高液体产品收率角度讲,是不利的,相当部分的大分子裂解出气体烃后变成的较小分子新生一些不饱和键,保留不饱和度更高的芳香基主体或一定程度上缩合成更大的芳烃,在加氢转化过程中还要增加氢气耗量、增加反应热;因此全馏分低温煤焦油或中温煤焦油作为焦化反应器进料是不经济的。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载热油加热炉出口温度,有效降低煤焦油重油加热炉出口温度的焦化方法,该方法未见报道。
对于具有结焦起始温度低的任一种焦化原料油,本发明都是适用的。
与本发明技术方案相似的重油热加工工艺是石油重油双炉选择性热裂化工艺。双炉选择性热裂化工艺,设置两台炉子以分别加热反应塔的轻重进料,操作时原料油直接进入分馏塔下部,与塔进料油气换热蒸出原料中所含少量轻质油和反应产物中的汽油、柴油后形成塔底重循环油,在塔中部抽出轻循环油,两者分别送往轻油加热炉、重油加热炉(为避免在炉管中结焦,故将轻、重循环油分别在两炉中加热到不同温度),然后进入反应塔进行热裂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85~500℃,压力1.8~2.0MPa;反应产物经闪蒸塔分出裂化渣油后,进入分馏塔分馏,汽油和柴油总产率约为60~65%,汽油辛烷值较低(马达法辛烷值约55~60)且安定性差;柴油凝点-20℃以至-30℃、十六烷值约60;热裂化渣油是生产针状焦的良好原料。该工艺不产生焦碳,其产品性质、操作条件与焦化过程相差甚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载热油加热炉出口温度,有效降低煤焦油重油加热炉出口温度的焦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重油焦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①所述煤焦油重油在重油加热炉HF预热至温度T1成为物流HFE;
②载热油LRO在载热油加热炉LF加热至温度T2成为物流LFE,T2高于T1;
③物流HFE和物流LFE混合后达到煤焦油重油焦化反应温度进入焦化反应器CR发生焦化反应;
④焦化反应器CR排出的油汽进入焦化产物油汽分离回收部分RR。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⑤至少一部分焦化产物蜡油作为载热油使用。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⑥至少一部分焦化产物重油循环至重油加热炉HF加热后进入焦化反应器CR。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⑥至少一部分焦化产物重油循环至重油加热炉HF入口与煤焦油重油混合。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温度T2比温度T1至少高10℃。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①物流HFE温度T1为375~515℃,压力为0.15~1.0MPa;②物流LFE温度T2为425~600℃,压力为0.15~2.0MPa;温度T2比温度T1至少高10℃;③物流HFE和物流LFE混合后达到的焦化反应温度为425~520℃,焦化反应压力为0.15~1.0MPa。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④在分离回收部分RR,焦化反应生成油汽进入分馏塔。
本发明特征进一步在于:④在分离回收部分RR,焦化反应生成油汽经过冷凝冷却分离为气体和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巨堂,未经何巨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