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2376.8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朴明友;范先明;朴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先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K9/06;A61P9/12;A61K35/64;A61K35/56;A61K33/26;A61K31/045;A61K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庆敏 |
地址: | 1343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高血压 中药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高血压的特效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降血压药主要以利血平、降压灵、卡托普利、乐喜平等西药为主,西药虽然能暂时缓解和控制高血压,但其副作用很大,对心、肝、肾脏等均有刺激,而且并无特殊疗效,只能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反弹。市场上的中药降压药较少,常见的有复方丹参片等,其虽然对高血压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降压作用较弱,不能使血压完全稳定乃至治愈。
药膏疗法是我国中医的一项外治技术,它是通过患者与药膏的接触,使药物通过皮肤、毛孔或者神阙穴(肚脐)腠理缓慢而持久地吸收,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控制血压,还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且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中药药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其采用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吴茱萸50~90份 川芎30~80份 决明子25~65份
夏枯草30~60份 钩藤50~90份 泽泻30~60份
黄柏25~45份 知母20~40份 牛膝30~60份
磁石30~50份 生牡蛎30~60份 蔓荆子30~50份
枳壳25~55份 白蒺藜30~60份 独活30~60份
冰片20~40份 香草10~20份 黄蜡150~250份
小苏打50~100份 香油1000~2000份。
其中,优选的是:
吴茱萸90份 川穹60份 决明子65份
夏枯草60份 钩藤90份 泽泻60份
黄柏45份 知母40份 牛膝60份
磁石50份 生牡蛎60份 蔓荆子50份
枳壳55份 白蒺藜60份 独活60份
冰片40份 香草20份 黄蜡250份
小苏打100份 香油1000~1500份。
为了减少上述药膏对皮肤的刺激,本发明的药膏中还可以按重量份加入苦参60~90份、地肤子25~45份、白藓皮35~55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保护皮肤,使本发明的药膏无任何副作用。优选的为苦参50份、地肤子40份、白藓皮50份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除香油、黄蜡、小苏打和冰片外的原料,干燥,粉碎成细粉末,混合备用;
2)将上述粉末用配比量的香油浸泡3~7天,再进行加热煎煮,煎至滴水成珠,得药油密封贮存124~144小时;
3)然后将药油再进行熬煮,不断搅动,熬煮时间1~3小时,然后按重量份配比加入黄蜡,继续搅动使其混合均匀,静置,冷却至20~30℃,然后按重量份配比加入冰片和小苏打,搅匀,再次煎煮并搅动,煎煮0.5~1小时后离火搅匀,然后再次煎煮,重复3~6次,制成药膏
本发明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可以放入瓷器中密封贮存。使用时,用竹片将药膏摊于干净的软白布上,贴在肚脐(神阙穴)、脚底(涌泉穴)上,外用给药,使药力透过穴位处的皮肤、毛孔和腠理吸收,直达病灶,内病外治,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本发明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是在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发明人对高血压发病机理的认识及研究,利用中医的内病外治原则,参考现代医药理论的综合研究成果,其根据降压化脂清血管垃圾的外用和内服组方研制而成。
本发明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膏,选用无霉变、无腐烂的上好药材,并对其进行优选,然后烘干,使药效保持完好。并且,经发明人的大量研究发现,按照本发明的药物配比制成的药膏,不仅能控制血压,在降压后不反弹,还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且治疗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中药药膏,不仅能控制血压,降压后不反弹,还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且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先明,未经范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3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