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化型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4266.7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黎明;高玉兰;李崇慧;陈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9/04 | 分类号: | C10G49/04;C10G45/08;B01J27/051;B01J27/049;B01J37/20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 加氢 催化剂 开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型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属于加氢催化剂开工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原油劣质化倾向日益明显,石油产品中硫氮和芳烃含量日益增高,而各国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与这一现实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加氢工艺是生产清洁型油品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加氢催化剂则是这个工艺的关键技术。
加氢催化剂一般由具有加氢功能的第VIII族和第VIB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和具有一定酸性功能的载体及助剂组成,其中第VIII族和第VIB族金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实际使用时真正起活性作用的物质为上述金属的硫化物,因此加氢催化剂在使用前需经过预硫化。
常规的催化剂硫化方法分为两种:器内硫化法和器外硫化法。器内硫化法是将氧化态催化剂装入加氢反应器内,在升温过程中向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硫化剂进行预硫化。专利CN1171430A中描述了一种典型的预硫化方法,其中硫化剂选用二硫化碳或二甲基二硫醚等,硫化剂气体与催化剂的体积比一般为300~600,硫化在常压或高压下进行,一般的升温和恒温程序为在200~240℃下硫化2~6小时,再在320~360℃硫化8~12小时。这一方法的缺点是:硫化时间长,硫化成本高,硫化剂毒性大、易燃,容易对人、对环境造成污染。器外硫化法是指采用升华、熔融或浸渍的方法将硫化剂引入氧化型的催化剂的空隙中,然后在惰性气体存在下经升温处理使催化剂部分预硫化,最后将催化剂装入反应器中,在氢气存在下完成催化剂的预硫化。典型的硫化技术有CRI公司的actiCAT技术,TRICAT公司的Xpress技术以及AKZO公司的新型硫化技术等。器外预硫化技术与器内硫化相比,具有明显优点:节约开工时间,简化开工步骤;催化剂在生产厂进行预硫化,减少炼厂设备投资,对人和环境污染小等。但器外预硫化与器内预硫化一样,催化剂需要经过氧化态再预硫化,这就造成生产步骤繁琐,制备工艺复杂,耗能耗时,经济性较差的问题。而且由于金属氧化物与载体的作用力过强,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硫化不完全,活性组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金属浪费。
中国专利CN1569331公开了一种改性钴钼基硫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配制硫代钼酸铵溶液,共沉淀钼、钴和第三种过渡金属组元,在氮气保护下焙烧,制得黑色粉末状催化剂。该方法的缺点是催化剂需在保护气中焙烧,制备成本高,且只能制备粉末状催化剂,不能用于大规模的加氢装置。
中国专利CN1557917公开了一种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对常规催化剂的载体通过采用可溶性硫代钼酸盐和硫代钨酸盐溶液将第IVB族金属Mo和W的前驱体引入到加氢催化剂载体的空隙中,在氮气保护下350℃焙烧4小时,再用含Ni,Co的溶液浸渍,在氮气保护下350℃焙烧4小时,从而制备Mo、W、Co、Ni的负载型硫化物催化剂。该方法的缺点是工艺复杂,制备成本高。
综上所述,目前文献所报道的硫化型催化剂制备技术,制备的粉末状催化剂,不适于大规模加氢装置使用。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需氮气保护,工艺复杂,制备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还有待提高。而且文献都未提及硫化型催化剂的开工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硫化型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开工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引入所需种类和数量的活性金属,在引入活性金属之前、之后或同时引入硫化剂,然后经过干燥得到,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形成催化活性高的二类活性相,催化剂使用性能高。开工方法简单,不需预硫化,在惰性气体存在下活化,可有效控制活化过程中的集中放热,导入氢气后直接进行加氢反应。
本发明硫化型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将硫化型加氢催化剂装入反应器中;
(2)通入惰性气体置换反应器中及反应器前后管线中的空气,逐步升温至活化温度,系统压力可为反应器能承受的任何压力;
(3)切换氢气,待气流稳定后调整压力和温度至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进原料油开始进行加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