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向式两段推抵扣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3057.0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叶耀文;叶英豪;庄益诚;郑英彦;郭廷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44 | 分类号: | E05B6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式两段推 抵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扣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横向作动可缩小其厚度尺寸的推抵式扣具。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电视、橱柜等,其门片上常常需要开关的装置,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多使用一种称为推抵式(push-push)扣具的结构,使用者通过垂直于门片的一方向按压以锁上扣具,接着再通过相同的施力方向按压该门片以解锁该扣具。这种施力方向与锁扣作动方向为相同,且垂直推抵式扣具在使用上也相当方便,因此对于一般需要高频率开关,且其锁扣的强度并不是主要重点的场合(如前述橱柜的门片、笔记型电脑或其他可携式装置的折叠外壳等),这种推抵式扣具已是相当成熟的技术。
请参考图1a,图1b,图1a,图1b为现有垂直推抵式扣具1的示意图。其中图1a显示扣具1未扣上的状态,图1b显示扣具1扣上的状态。如图1a,图1b所示,扣具1的扣杆2沿D1方向向下按动时,会带动闩体4上的夹持件3产生相对运动,使夹持件3与扣杆2结合,同时闩体4内的推抵构件(图中未显示)也沿着D1方向移动而自行扣合,使扣杆2可维持在如图1b所示的位置,达到扣合的目的。当欲对扣具1释锁,只需要沿D1方向向下压迫扣杆2,使闩体4内的推抵构件也沿D1方向移动而解锁,同时沿D1相反方向(在图中为向上方向)推动扣杆2,使扣杆2回复至图1a的位置而完成释锁动作,其中推抵构件为业界公知且共用的技术,故不在此详述。
然而由于这种推抵式扣具1施力的行程(D1方向)与锁扣/解锁的行程方向(D1方向)相同,因此扣具1在施力方向的尺寸H1必须为其内部元件预备足够的作动空间,而其宽度W1则相对其厚度H1来得小许多。换言之,现有的扣具1因为其厚度有尺寸上的限制而无法进一步缩小。在现在越来越多装置对轻薄短小的诉求提高的趋势下,若要将这种传统的推抵式扣具应用在小型的装置上,势必会占用较多的装置空间而限制了小型装置在尺寸上的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式两段推抵扣具,可有效缩小其厚度来解决前述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横向式两段推抵扣具包含有一壳体、一扣杆、一闩体以及一推抵构件。该扣杆包含一第一斜面以及一第二斜面,该扣杆相对该壳体可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该闩体可沿一第二方向在该壳体内移动,该闩体具有一开孔,该扣杆的该第一斜面或该第二斜面推抵该开孔的壁面以带动该闩体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推抵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与该闩体连动,可将该闩体设置于一释锁位置、将该闩体固定于一锁固位置或受该扣杆推动以对该闩体进行释锁作动。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现有垂直推抵式扣具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横向式两段推抵扣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扣具的作动闩体的平面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扣具于释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扣杆与闩体扣合,扣具于扣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扣具于释锁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0 扣具 2、12 扣杆
3 夹持件 4、13 闩体
14 壳体 15 推抵构件
121 第一斜面 122 第二斜面
123 卡勾 131 开孔
132、133 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所揭露横向式推抵扣具10的示意图。扣具10包含有一扣杆12、一壳体14、一闩体13以及一推抵构件15(参考图3)。扣杆12包含一第一斜面121、一第二斜面122以及一卡勾123,其可安装于扣具10所设置的装置的开关门片或可拆卸的外壳上(例如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背盖或电池盖),以与闩体13作动。闩体13则设置于壳体14内,而壳体14则可嵌入于扣具10所设置的装置的本体上。请参考图3,图3为用来安装于装置本体上的组件的平面透视图。闩体13在壳体14内可移动,而推抵构件15(push-push component)也设置于壳体14内且与闩体13连动,并可将闩体13设置于一释锁位置(如图4所示)、将闩体13固定于一锁固位置(如图5所示)或受扣杆12推动而对闩体13进行释锁作动(如图6所示)。由于推抵构件15的作动原理以及组成元件为此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且能轻易完成,因此不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