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1986.8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娟;郭倩;李玉;张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H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树花 液体 菌种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该液体菌种快繁技术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液体菌种栽培食用菌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用液体培养基通过深层培养技术得到的食用菌菌种。与传统的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能在短时间里低成本的繁育出大量高纯度、高活力的优质菌种,且可以很方便地将它直接接种在菌袋里。目前液体菌种已经用于栽培金针菇、蟹味菇、平菇等菇种,且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中已经形成产业化,而把液体菌种快繁技术应用于灰树花工厂化栽培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灰树花的液体菌种,其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母种制作:将灰树花菌丝块接入PDA培养基,25℃黑暗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
一级液体菌种制作:培养液装入三角瓶,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接入3-5cm2打碎的母种,于24-25℃下静置培养48h,再置于摇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100-150r/min,摇床室温在24-25℃,培养7-10d;
二级液体菌种制作:培养液装入发酵罐中,培养液与发酵罐的通气设备一起灭菌,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接入一级液体菌种,培养12-15d,即得到灰树花液体菌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上述液体菌种栽培灰树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灰树花栽培菌袋制作:培养基湿料装袋,每袋装湿料700g-900g,高12cm-14cm,灭菌,冷却,每袋接20-25ml的液体菌种,置于温度22-25℃,相对湿度为60%-70%,CO2浓度为1000-2000ppm条件下培养,培养25-30d;
出菇栽培管理:菌丝满袋后10d后熟作用,待菌丝完全走透后在侧面开口;置于温度22-24℃,相对湿度95%-99%,暗室,刺激出蕾;6-8d开口位置现球状原基;设置温度18-20℃,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500-800ppm,球状原基化成脑状,待子实体长到菌盖呈扇形,菌孔刚出现时即可采收。
本发明所提供的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液体菌种快繁技术栽培灰树花,可以显著缩短灰树花菌种制作周期。液体菌种分散性好,流动性强,可随培养液渗入到固体培养料各个部位,形成许多发菌中心,加快了菌种的生长速度,从而大大缩短了发菌时间。且改善了使用固体菌种菌袋内上下部菌丝菌龄差异的缺点。采用液体菌种制作的菌袋菌丝发育健壮,各部分生长均匀一致,菌龄整齐,便于后期能够同期进行催蕾处理,且出菇整齐,便于工厂化管理。本发明所提供的液体菌种快繁技术适用于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模式,并且为其他栽培品种如蟹味菇、杏鲍菇等菇种提供了参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灰树花液体菌丝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母种制作:将灰树花菌丝块接入PDA培养基,25℃黑暗培养10d后菌丝即可长满斜面;
一级液体菌种制作:采用摇瓶培养方式。培养液配方:马铃薯5%,葡萄糖2%,玉米粉2-5%,麸皮浸提液1-3%,琼脂0.8-1%,pH自然。培养液配制好后,装入500mL容量的三角瓶中,每瓶装量为100mL,并加入10粒玻璃珠,加棉塞后再包扎牛皮纸封口,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时,接入3-5cm2用匀浆机打碎的母种,于25℃下静置培养48h,再置于摇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100-150r/min。摇床室温控制在24℃~25℃,培养7-10d至培养液清澈透明,液中悬浮着大量灰树花菌丝球。
二级液体菌种(即液体菌种)制作:采用灰树花液体发酵罐。培养液配制好后,装入发酵罐中,每瓶装量为3-5L,培养液与发酵罐的通气设备一同灭菌,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时,接入200-400ml的一级液体菌种,打开进气装置不断补充已过滤的新鲜空气,培养12-15d至培养液清澈透明,液中悬浮着大量灰树花菌丝球,即为灰树花液体菌种。
用上述液体菌种栽培灰树花的具体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1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