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差分干扰消除电路以及干扰消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1695.9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庆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25/02;H04L2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童素珠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干扰 消除 电路 以及 方法 | ||
1.一种高效的差分干扰消除电路,包括天线、混频器、复正弦信号产生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变频器和IQ两个正交通道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分干扰消除电路至少还包括:
一来自IQ两个正交通道的第一路变量y1信号的一路传递到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的输入端,另一路传递到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的输入端,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的输出端与I+N估计(2)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I+N估计(2)模块的输出端与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的输出端与最大比合并(4)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处理后的输出信号y1’被反馈,传递到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的输入端,最大比合并(4)模块的输出端与均衡(5)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均衡(5)模块输出接收信号r;
一来自IQ正交通道的第二路变量y2信号的一路传递到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的输入端,另一路传递到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的输入端,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的输出端与I+N估计(2)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I+N估计(2)模块的输出端与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的输出端与最大比合并(4)模块的输入端相互电连接,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处理后的输出信号y2’被反馈,传递到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的输入端,I+N估计(2)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于最大比合并(4)模块的输入端与均衡(5)模块的输入端相互并行电连接。
2.一种高效的差分干扰消除方法,包括最小序列差错MSE的干扰消除合并算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来自不同天线的同一个信号的不同版本进行差分合并,并通过高效的差分干扰消除电路,将两路天线接收的第一路变量y1信号和第二路变量y2信号,分别依次经由信道估计与同步(1)模块、I+N估计(2)模块、差分干扰消除(3)模块、最大比合并(4)模块和均衡(5)模块后,输出接收信号r;所述差分干扰消除方法,是经过数字下变频DDC和模数转换ADC后的数字IQ两个正交通道的信号,系统通过检测该信号中的导频信息完成信道估计及时间同步,之后,系统分离出导频中的噪声加干扰分量I+N,经差分处理和信号被反馈回信道估计与同步模块后,得到同步后的信号,再经最大比合并及维特比均衡的后续操作,最终得到接收信号r,该差分干扰消除方法的具体算法流程的工作步骤是:
步骤1.构建一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
令:
步骤2.利用步骤1估计构造出一个协方差矩阵:
式中:var代表单向量的方差操作
cov代表两个向量的协方差操作;
步骤3.检查该矩阵Q的秩
a).若其秩小于2,则略过以下b)各步,直接将信号送至最大比合并(4)模块;
b).若其秩不小于2,则基于I+N的估计,系统完成以下差分处理:
式中:y’为处理后的信号,由y1’和y2’两路信号组成,a为复数因子,由下式确定:
其中,var代表单向量的方差操作,而cov代表两个向量的协方差操作;
经过差分处理后的信号y1’,y2’被反馈回信道估计与同步模块,并被重复执行以上b)操作,直至重复计数器超过预先设定的数值,或矩阵Q的秩小于2;
步骤4.得到同步后的信号
经处理步骤1、2、3完成后,得到同步后的信号r1’,r2’;
步骤5.再经最大比合并及维特比均衡的后续操作,最终得到接收信号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奇微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16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衡量网络营销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数据转换系统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