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支托结构的人工半骨盆假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7737.6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8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戴尅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32 | 分类号: | A61F2/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托 结构 人工 骨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假体置换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人工半骨盆假体。
背景技术
巨大的骨盆肿瘤或严重毁损是骨盆的常见疾病,由于骨盆肿瘤或破坏病灶常常累及髋臼,而且范围巨大,手术常常需要进行半骨盆截除。传统意义上的半骨盆截除术(hemipelvectomy)是指半侧骨盆与同侧下肢一并截除,亦称后四分之一截肢术(hindquarter-amputation),这将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残废和严重的心理障碍。随着骨肿瘤治疗理念的发展,保肢的综合治疗观念已被广泛认可,单纯切除带有肿瘤的半骨盆,即体内半骨盆切除术(internal hemipelvectomy),而保留患者肢体。内半骨盆切除术后,骨盆环的重建成为恢复患者下肢功能的关键。特别在同时截除髋臼以及大部或全部髂骨、耻骨和坐骨以后,半骨盆与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重建是个困难的问题。
目前进行骨盆结构重建常用的人工假体置换方法有(1)内固定(如:Steinnmann钉、钢板、螺钉等)+骨水泥+植骨+翻修型全髋关节假体,进行组合式的半骨盆重建;(2)限制型髋关节肿瘤假体+自体腓骨移植+肢体短缩术,进行患者负重力线和关节功能的重建;(3)马鞍型假体,在保留部分髂翼的情况下进行负重力线和关节功能的重建;(4)分体组装的人工半骨盆假体(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1390781A),在骨盆髋臼的重建手术时,根据髋臼截除范围,调整假体的髂骨部件和髋臼部件间的角度及其连接体的安装;(5)计算机辅助的人工半骨盆假体(德国的VitalliumTM假体),进行骨盆环和负重力线、关节功能的重建等。
现有的常用技术中均存在不少缺点,如(1)使用内固定(如Steinmann钉)+骨水泥+植骨+翻修用全髋假体进行组合型的半骨盆重建,需要在术中根据髂骨、耻骨和坐骨的具体位置,调整髋臼的正确位置和方向,并在术中临时组合安装,调整各部件的相对位置来满足解剖匹配的需要。而手术者术时并不能看到或摸到对侧骨盆和髋臼的位置,难以做到两侧对称。而且术中假体位置的调整必须是三维的,这使假体结构明显复杂化,备件数量亦即价格显著增加,而假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将受到损害,手术时间和难度也将增加,术后中、远期假体松动、断裂、脱位的机率也明显增加。(2)使用限制性的髋关节肿瘤假体+自体腓骨移植+肢体短缩术,实际上是在将病损的半骨盆切除术后,在非正常的髋关节位置上安放了限制型髋关节假体,双侧髋关节不在同一水平,而且患侧肢体明显短缩,术后给患者造成较大程度的病废,行走困难。(3)马鞍型假体,要求保留足够的髂骨以使鞍状支托获得力学支撑,不能用于次全或全髂骨切除的病人。而且术后髋屈曲范围一般均小于50°,患者只能半坐,更不能下蹲。(4)分体组装的人工半骨盆假体(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1390781A),难以在术中正确调整各组装件的三维位置并与对侧对称,各组装件间及骨骼间的接合力与稳定性难以长期维持。(5)应用计算机辅助的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患侧半骨盆的力学结构和关节功能,是目前进行半骨盆切除后,重建力学性能和关节功能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计算机辅助加工制出假体,安装简便,锚固面与髋臼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较好,如德国的VitalliumTM假体,但在假体与残余骨盆(髂、骶骨和耻骨)的衔接固定方面尚有待改进。
从力学稳定性来看,目前无论是预制型人工半骨盆假体、分体组装的人工半骨盆假体,还是一般的计算机辅助人工半骨盆假体,在假体与残余骨盆的连接位点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缺陷。在半骨盆截除后,特别是在髂骨完全切除的情况下,假体与残余骨盆的连接是术后假体保持长期稳定,避免松动的关键因素。在髂骨完全切除后,半骨盆假体与残余骨盆的连接点主要有二处:①骶骨。一般假体与骶骨的固定是依靠螺钉,假体与骶骨间的界面应力主要是剪切或张应力,当病人下地和坐起时,巨大而反复的剪切或张应力将导致假体的松动移位,或螺钉松动或折断,最终导致骨盆假体移位。②耻骨水平枝。耻骨水平枝浅面存在股血管与神经,而深面有闭孔神经(中线部有尿道),会明显影响水平枝的手术暴露和假体的安放与固定,手术操作较困难。目前一般的半骨盆假体都只用螺栓或螺钉固定,难以承受往复性剪切载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稳定性的,用于截除髋臼以及大部或全部髂骨、耻骨以后使用的,在骶骨、耻骨水平枝(同侧或对侧)有支托结构的人工半骨盆假体,本发明将假体与残余骨盆间的界面应力,从剪切或张应力转化为压应力,从而提高假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