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踝+全距骨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7736.1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8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戴尅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2 | 分类号: | A61F2/42;A61F2/28;A61L27/04;A61L2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距骨假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假体置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适用于距骨大部或全部截除患者的全踝+全距骨假体。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人工踝关节假体逐步开始应用于临床,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超高分子聚乙烯-金属组合。按是否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可分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假体两类。按踝关节的限制程度来看,可以分为限制型、半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假体。限制型人工踝关节如ICLH(伦敦皇家医学院医院)踝等,其特点是稳定性好但活动度相对小,限制型的设计导致骨水泥和假体界面的应力增加,易导致松动和失败;半限制型人工踝如Mayo II踝、PCA假体等;非限制型假体如Smith踝、Bath踝等。半限制型和非限制型踝能提供较大的多平面活动度,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完整的韧带和踝关节骨性结构,容易产生假体和踝之间的碰撞和内外翻不稳。
目前,人工全踝关节假体只能用于胫距关节的表面置换,适用于距骨基本保留的患者,如STAR踝(Kofoed H.Comparison of cemented and cementless ankle arthroplasty.In:Kofoed H,editor.Current status of ankle arthroplasty.Berlin,Germany:Springer Verlag;1998.p.47-9.)、Agility踝(Rippstein P. Agility 1ankle prosthesis:results of 27 cases Abstract book.16th Annual Summer Meeting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16th Annual Summer Meeting,Vail,Colorado,July 13-15,2000.p.23.)和Buechel-Pappas踝(Buechel FF,Pappas M.Survivorship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ementless meniscal bearing total ankle replacements.Semin Arthroplasty 1992;3:43-50.)。对于距骨因严重创伤、无菌性坏死、肿瘤等疾病,而需切除大部或全部距骨的患者,均不能使用。
现有的所有人工踝关节假体,主要针对胫距关节的病变,只能进行踝关节表面置换,不能用于全距骨的病变(包括肿瘤、无菌性坏死,距骨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脱位等)患者。这些患者多数年轻,由于距骨坏死或严重变形,进行关节融合术的失败率高,往往终身残疾,多数丧失工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全距骨病变,将全距骨切除后,进行全踝+全距骨置换的假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踝+全距骨假体,包括胫骨侧的踝关节顶部假体和距骨侧的距骨假体,胫骨侧假体(也称踝关节顶部假体)包括上下两个面,上表面是平面,平面上有一突出的嵴,下表面是一拱状凹面的支承壳,用于活动的容纳距骨侧假体顶部的拱状凸面;距骨侧假体包括顶、底、前、左、右五个面,顶面是光滑的拱状凸面,弧形向后延伸到底面,顶面接近前端的部位是一光滑平面,底面和前面各有一突出的嵴,胫骨侧假体和距骨侧假体间通过拱状凹凸面精确匹配,可前后自由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踝+全距骨假体,包括胫骨侧的踝关节顶部假体和距骨侧的距骨假体,胫骨侧假体包括上下两个面,上表面是平面,平面上有一突出的嵴,下表面是一拱状凹面的支承壳,支承壳两端有两个平行的挡板,用于活动的容纳距骨侧假体顶部的拱状凸面,且前后滑动时不会错位;距骨侧假体包括顶、底、前、左、右五个面,顶面是光滑的拱状凸面,弧形延伸到底面,顶面接近前端的部位是一光滑平面,底面和前面各有一突出的嵴,胫骨侧假体和距骨侧假体间通过拱状凹凸面精确匹配,可前后自由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踝+全距骨假体,包括胫骨侧的踝关节顶部假体和距骨侧的距骨假体,胫骨侧假体包括上下两个面,上表面是平面,平面上有一突出的嵴,下表面是一拱状凹面的支承壳,支承壳两端有两个平行的挡板,用于活动的容纳距骨侧假体顶部的拱状凸面,且前后滑动时不会错位;距骨假体包括顶、底、前、左、右五个面,顶面是光滑的拱状凸面,弧形向后延伸到底面,顶面接近前端的部位是一光滑平面,底面和前面各有一突出的嵴,胫骨侧假体和距骨侧假体间通过拱状凹凸面精确匹配,可前后自由滑动,嵴、胫骨侧假体上表面,距骨侧假体的前面、底面各有若干小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