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6670.4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5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培;闫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黄浦船用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放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控制系统都是由计算机作为运算核心,将反馈量与设定量比较后输出控制指令。外围电路接到控制指令后将控制指令进行数模转换,直接生成或正或负的电压信号,然后送到随动放大系统进行放大以驱动伺服电机或正或反转动。这种设计虽然结构简单明了,却存在着从控制指令发出到伺服电机动作延迟较长,反应不够迅速,阻尼振荡周期长,收敛缓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延迟时间短、收敛速度快的新型随动放大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数模转换电路、反向电压跟随器、正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一、三极管二、输出端,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所述的数模转换电路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二,所述的符号位包括用于控制三极管一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述的三极管一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设于数模转换电路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与数模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的正向电压跟随器与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有延迟时间更短,伺服系统反映更迅速,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2、本发明应用于电机控制上,在电机停转控制时,无须等到控制电压为零,可以通过对两个符号位赋值来灵活快速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1、数模转换电路2、反向电压跟随器3、正向电压跟随器4、三极管一5、三极管二6、输出端7,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系统1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2,所述的数模转换电路2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3、三极管二6,所述的符号位包括用于控制三极管一5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6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述的三极管一5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3和正向电压跟随器4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6设于数模转换电路2和正向电压跟随器4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3与数模转换电路2连接,所述的正向电压跟随器4与输出端7连接。
控制命令中C1C2被赋值“01”时,三极管二6导通三极管一5截止由数模转换电路5送来的电压信号被允许送入正向电压跟随器4放大电路,输出端7得到放大的正电压,驱动伺服电机正转。当控制命令中C1C2被赋值“10”时,三极管一5导通三极管二6截止由数模转换电路5送来的电压信号先经由反向电压跟随器3的反向电压跟随器3反向后允许送入正向电压跟随器4放大电路,输出端7得到放大的负电压,驱动伺服电机反转。当控制命令中C1C2被赋值“00”时,三极管二6、三极管一5全部截止,不论数模转换电路5送来的电压信号是否为零,输出端7都将为零,电机马上停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黄浦船用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黄浦船用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6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