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压气动气配循环高原房(简称“高原健康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4037.1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8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学川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气 动气 循环 高原 简称 健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技术领域。主要原理:借助于系统工程的技术和理念,通过人工改变有限空间范围(如居室、营房、哨所、会议室)内的空气气体成分比例,营造一个空气新鲜、氧气充足、适宜高海拔地区人类生存居住的“高原室内居住环境”(简称为“高原健康房”),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原地区约1000万人口(含流动人口、部队驻军)面临的高山病预防难题,提高身心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持。
背景技术
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MS),包括短期急性暴露高原低氧环境(如旅游、应急行动)出现的急性高山病和世居高原或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如驻守边防、建筑施工、军事行动)罹患的慢性高山病,是一种严重影响高原人口生存发展、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极大制约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部队体能战斗力的地方病和职业病。为了有效预防高山病,确保身心健康,最为关键的保障条件,就是需要有一个氧气充足的生活休息环境,使心脏、大脑、肺、肌肉等身体重要器官得到较长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的充分休息和恢复,使发生代偿性变化的脏器(如扩大的心脏变大、大脑细胞痉挛、颅内压增加、血液粘度增大)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医学应对措施主要有四种:一是治疗性吸氧。针对大量高山病患者,通过使用医用氧气瓶、简易氧气罐、高压氧舱等设备,给予患者临时性吸氧,缓解症状和痛苦。二是单纯性补氧。在保障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在休息时缓慢吸氧,或直接开启医用氧气装置向室内释放氧气。三是预防性措施。使用各种具有一定抗低氧功能的药物和食物,如红景天、促红细胞生成素、维生素、抗缺氧食品等。四是适应性作业。包括在平原人工模拟低氧环境中的预适应活动或训练以及进入高原后,在自然低氧环境中的后适应活动或训练。
采用的工程技术手段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单纯性工业和医用制氧。采用变压吸附等原理,生产各种型号的单纯性制氧及储氧设备(如大型制氧系统、便携式吸氧机),为生产和储备充足的氧气,提供装备保障。二是医疗性专用氧设备。生产开发各种高级医疗专用氧气设备(如高精度高压氧舱、低压氧舱、氧吧),单纯性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气分压,增加血液中氧含量,达到医学治疗、缓解症状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系统工程技术手段,从改造自然低氧“微环境”角度入手,人工营造一个空气新鲜、相对富氧的高原室内人居环境——“正压气动气配循环高原房”(简称“高原健康房”),降低人体克服和适应高原低氧恶劣环境条件的外部难度,提高预防高山病的有效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原健康房”将室内居住者、“正压气动气配循环系统”和环境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大气自然环境、高原房内环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主要包括改进型房屋和“正压气动气配循环系统”两大部分。在解决技术难点中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5点。
(1)充气增压。第一步对房屋(如居室、营房、会议室、哨所)的门、窗、屋顶等透(漏)气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增加房屋的密闭性能;第二步在充分保障房屋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通过间歇性地向室内注入混合气体,提高室内压力和气流扰动,形成一种高于外界自然环境大气压的正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学川,未经孙学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4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