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尿液快速引流测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1540.1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方强;杨景;樊汝会;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20 | 分类号: | A61B5/2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液 快速 引流 测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尿液快速引流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排尿功能障碍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排尿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尿动力学检查包括正常排尿生理学、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神经性膀胱、非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遗尿症和尿失禁等。依检查方法分为上尿路尿动力学及下尿路尿动力学。上尿路尿动力学检查技术包括经皮肾盂穿刺灌注测压术、利尿性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同步动态放射学检查术、经肾或输尿管造瘘管测压术及经膀胱镜输尿管插管测压术等,其中前两者临床较常用。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技术已较为成熟,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之常规检查项目。内容包括自由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术(CMG)、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术(P-Q图)、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UPP)、排尿性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MUPP)、漏尿点压力测定术(LPP)、外括约肌电流图测定术(EMG)、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术、各种同步多道程测定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及动态尿动力学测定术(Holter)等。通过上述检查,结合临床所见,对膀胱尿道及其有关神经支配提供功能及形态相结合的综合判断及处理意见。
患者剩余尿情况对于临床诊断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尿动力学检查前测定剩余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B超对患者排尿后膀胱容量进行扫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此方法测定的剩余尿误差较大;其二是通过导尿管插入膀胱引流尿液并通过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由于检查前多数患者均大量饮水,引流管流出速度有限,对于没有剩余尿或剩余尿较少的患者此方法较可靠。但对于剩余尿量较多的患者,上尿路尿液源源不断流入膀胱,引流时间长,不仅导 致测定结果不准确,而且耽误时间。
因此,需要一种尿液快速引流测定系统,可以对膀胱内尿液进行快速引流,同时进行尿液量的测定,缩短诊断时间,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尿液快速引流测定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对膀胱内尿液进行快速引流,同时进行尿液量的测定,缩短诊断时间,保障尿动力学诊断结果的准确。
本发明的尿液快速引流测定系统包括负压泵、引流管和计量装置,所述负压泵设置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与引流管连通;
还包括液体流量传感器和PLC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液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负压泵的介质入口内,液体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入PLC自动控制系统,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负压泵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计量装置包括托盘和称重传感器,所述托盘固定设置于称重传感器之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重力信号输入PLC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计量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到的重力信号由显示屏显示;
进一步,还包括电动阀,介质入口与引流管通过电动阀相连,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动阀的指令接收端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尿液快速引流测定系统,包括负压泵、引流管、计量装置、液体流量传感器和PLC自动控制系统;其中,负压泵的负压管与引流管连通,使用时将引流管经尿道与膀胱连通,通过负压泵对膀胱内的剩余尿液进行引流,操作方便且迅速,最后通过计量装置测量引流所得的尿液量;为了实现整个引流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保障操作安全,本发明的负压泵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采用液体流量传感器用于对尿液流量进行监测,使用时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预先设定最低预警流量值,当引流管道内的尿液 流量逐步减少并达到预先设定的预警流量,PLC自动控制系统即可依照液体流量传感器的信号向负压泵发出停止运行的执行指令,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泵沿A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负压泵沿A向视图;图3为本发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功能床
- 下一篇:新型智能自动混音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