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存储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8892.1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3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扬;钱静静;赵培;王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梁明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存储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云存储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存储架构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传统专用的存储架构,比如存 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和网络接入服务器(Network Access Server,NAS)等,多普通计算机或者通用服务器刀片组织起来, 其单位成本昂贵,所以,其可扩展性差,所以不适合大范围部署,但是却 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可靠性的优点。
另一种是云存储架构,使用此架构的云存储技术,典型的比如谷歌的 分布式文件系统,这种分布式文件系统成本低、可线性扩展,所以其规模 和全系统的吞吐量可以做得很大。但是其缺点在于单个点的可靠性和性能 不如SAN和NAS。
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提供一种云存储系统和方法,使得能够充分利 用上述两种架构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存储系统和方法,使得能够充分利用云 存储架构和传统存储架构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全局调度层和云存储层, 其中:
所述全局调度层,用于根据接受到的访问请求,根据所述访问请求的 资源,定位所述资源所在所述云存储层的位置;
所述全局调度层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服务器组成;
所述云存储层由至少一个云存储节点组成。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
用户层,用于向所述全局调度层发送访问请求;并根据所述全局调度 层定位的位置信息,直接访问所述云存储层的资源;所述用户层与所述全 局调度层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公共网络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云存储节点之间通过网络互联。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全局调度层由多个服务器组成,所述多个服务器 组成的网络为DHT分布式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为用户提供通用访问接口,用于命名空间管理、 负载均衡和元数据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还用于路由管理和副本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云存储节点用于对外提供文件访问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云存储节点包括:
虚拟卷管理单元,至少一个NAS,或至少一个DFS,每个DFS至少 包括一个磁盘柜;
所述NAS和DFS通过所述虚拟卷管理单元与所述全局调度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虚拟卷管理单元包括:
虚拟卷管理模块和策略管理模块,所述虚拟卷管理模块负责对各个 NAS设备和DFS设备提供的文件访问接口进行封装,对外提供统一的卷 管理操作;
所述策略管理模块负责对来自外部访问行为,或内部的负载、副本、 热点、节点健康状态进行监测,触发相应的执行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策略包括:
当所述策略管理模块监测到访问热点时,就将所述访问热点的数据复 制多份到空闲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DFS设备包括:相互之间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FLR、 若干FAS和封装模块,其中,所述封装模块用于对外提供通用的文件访问 服务;所述FLR用于保存所述DFS设备的元数据信息;所述FLR用于管 理所述DFS设备的名字空间管理以及检测和执行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策略包括副本策略和/或热点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云存储节点包括:
虚拟卷管理单元,至少一个SAN设备或至少一个块控制系统BC和至 少一个磁盘柜;
所述San设备和块控制系统BC都通过VVM单元与标准接口连接, 所述标准接口与所述全局调度层连接;
所述块控制系统BC与至少一个磁盘柜直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虚拟卷管理单元包括:
虚拟卷管理模块和策略管理模块,所述虚拟卷管理模块负责对各个 SAN设备和块控制系统BC提供的块访问接口进行封装,对外提供统一的 块接口服务;
所述策略管理模块负责对来自外部访问行为,或内部的负载、副本、 热点、节点健康状态进行监测,触发相应的执行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策略包括:
当所述策略管理模块监测到访问热点时,就将所述访问热点的数据复 制多份到空闲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8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