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0551.X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泰昌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28;H01F27/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印刷电路板表面安装密度的高速发展,超薄变压器的出现为电源系统小型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现有技术中的超薄变压器如附图1所示,它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骨架2、缠绕在骨架2上的初级线圈3和次级线圈4、复数个分别与初级线圈3及次级线圈4相连接并至少有部分露出于壳体1外部的引脚5、穿设于骨架2内部的铁芯6,引脚5具有自壳体1外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以及自第一延伸部51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2,通过调整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的匝数比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可以看出,该变压器的整体高度主要由引脚高度、铁芯直径以及线圈直径三者来决定,其中铁芯直径与线圈直径的变化均会引起变压器电气性能的变化,另外引脚高度根据使用标准来说必须是某一固定值,如果过短则会造成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下的超薄变压器的整体高度很难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高度较小的超薄变压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变压器,它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骨架、缠绕在所述的骨架上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复数个分别与所述的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相连接并至少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的壳体外部的引脚、穿设于所述的骨架内部的铁芯,所述的引脚具有自所述的壳体外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自所述的第一延伸部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的第一延伸部还包括一向上方弯折的弯折部,该折弯部使得各个引脚均向上方弯折一定距离,由于各个引脚的第二延伸部的尺寸必须是固定的,从而降低了超薄变压器的整体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初级线圈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输入线圈组,所述的次级线圈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输出线圈组。
进一步地,所述的骨架具有一隔离部,所述的初级线圈与所述的次级线圈分别位于所述的隔离部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骨架由初级线圈骨架与次级线圈骨架组成,所述的初级线圈骨架套设于所述的铁芯的外部,所述的初级线圈缠绕于所述的初级线圈骨架上,所述的次级线圈骨架套设于所述的初级线圈的外部,所述的次级线圈缠绕于所述的次级线圈骨架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超薄变压器的整体高度得到显著地降低,对于电源小型化以及集成电路的密集度有着突出的贡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超薄变压器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超薄变压器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超薄变压器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3中沿A-A的剖视图。
其中:1、壳体;2、骨架;3、初级线圈;4、次级线圈;5、引脚;6、铁芯;21、隔离部;51、第一延伸部;52、第二延伸部;53、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2至附图4,一种超薄变压器,它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骨架2、缠绕在骨架2上的初级线圈3和次级线圈4、复数个分别与初级线圈3及次级线圈4相连接并至少有部分露出于壳体1外部的引脚5、穿设于骨架2内部的铁芯6,骨架2具有一个隔离部21,初级线圈3与次级线圈4分别位于隔离部2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初级线圈3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输入线圈组,次级线圈4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输出线圈组,通过调整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的匝数比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各引脚5具有自壳体1外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以及自第一延伸部51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2,第一延伸部51还包括一个向上方弯折的弯折部53,该折弯部53使得各个引脚5均向上方弯折一定距离,由于各个引脚5的第二延伸部52的尺寸必须是固定的,从而降低了超薄变压器的整体高度。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不难看出本发明是一种整体高度较小的超薄变压器。
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泰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泰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05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均流中增加和移除相
- 下一篇:变压器用散热器的驱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