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绞绳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8266.4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龚建良;龚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永祥 |
主分类号: | D07B3/00 | 分类号: | D07B3/00;D07B1/02;D07B5/02;D07B7/02;D07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4 江苏省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绳机 | ||
1.一种绞绳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机架、动力产生机构、动力传输机构、绞合 机构、同步盘绕机构;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动力带动动力传输机构,动力传输机构 再带动同步盘绕机构及绞合机构,使条状或带状非金属原料在绞合机构中被连续绞 合,再送入同步盘绕机构盘绕藉以达到绳的成型与盘绕;绞合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或 者是与机架为一体的;所述动力产生机构由踏板(7)、施力轴(101)、连接轴(102)、 传动轴(103)、第一连杆(2)构成;施力轴(101)、连接轴(102)、传动轴(103) 为一体结构且依次连接,施力轴(101)的轴线与传动轴(103)的轴线近似平行, 连接轴(102)的轴线与施力轴(101)的轴线及传动轴(103)的轴线近似垂直, 且施力轴(101)、连接轴(102)、传动轴(103)三者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第一 连杆(2)一端固定在传动轴(103)上;施力轴(101)放置在机架下横杆近中央 的凹槽(13)内且两端都伸出机架;施力轴(101)一端固定在踏板(7)的下表面 近中央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由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与第二齿轮(4) 同轴连接的第二连杆(5)、与第二连杆(5)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转盘(60)、第 二转盘(61)、连接第一转盘(60)与第二转盘(61)的固定杆(62)、与第二转盘 (61)固定连接且伸出于第二转盘(61)的第四连杆(612)构成;所述固定杆(62) 有两根且对称地固定在第一转盘(60)及第二转盘(61)的边缘;所述第四连杆(612) 内部为空心的直孔;所述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的内表面通过轴固定在机 架上的第二横杆(11)上;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是相互啮合的;第一齿 轮(3)外表面偏离中心轴向外延伸有一柱形杆(31);柱形杆(31)与第一连杆(2) 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同步盘绕机构由固定在第二转盘(61)内侧的第三连杆(611) 上的齿轮(8)、同步传输机构(9)、第一盘片(70)、筒体(72)、第二盘片(71) 构成;所述第一盘片(70)与筒体(72)为一体化结构,第二盘片(71)套装在筒 体(72)上;所述第一盘片(70)、筒体(72)、第二盘片(71)的轴向有相互连接 的过孔,通过安装在过孔中的连接杆及螺帽(73)将第一盘片(70)、筒体(72)、 第二盘片(71)固定在一对固定杆(62)上;所述第三连杆(611)内部为空心的 直孔,且与第四连杆(612)内部的直孔相通且直径基本相同且直孔轴线的延长线 相互重合;所述绞合机构由绞合头(10)、进料机构构成;绞合头的中心是空心的, 且绞合头的一部分安装在第四连杆(612)的一端的直孔中;进料机构固定在机架 的第一上横杆(12)上且至少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机构为电动机;通过 带或链连接带动第一齿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永祥,未经龚永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2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机自动合开盖的笔记本电脑
- 下一篇:新型磁环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