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6110.2 | 申请日: | 200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大泽滋;森川和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21/00;F21V19/00;F21V23/00;F21V15/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 | ||
本申请案是发明名称为“灯”,申请号为200610066778.8的专利申请案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案的母案是基于先前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05-112339(于2005年4月8日申请)、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05-221571(于2005年7月29日申请)、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05-221688(于2005年7月29日申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05-371406(于2005年11月26日申请),并且要求其中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参考例揭示于此。
本分案申请也要求上述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将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般的半导体元件用作光源的灯,特别是有关于在灯点灯时可将光源发出的热高效率地散发到灯外部的灯。
背景技术
作为可替代白炽灯的灯用光源,已知有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伴随其温度上升时,其光输出将会下降并且寿命亦将变短。故而,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灯必须能够抑制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上升。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243809号公报中揭示有LED电灯,此LED电灯通过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性而防止发光二极管过热。先前的LED电灯包括灯体、金属基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灯体由以下构成:在一端具有灯座(base)并且在另一端设置具有开口的金属制散热部,并且在金属制散热部另一端设置有透明罩。金属制散热部是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呈喇叭状扩展的形状。
金属基板通过具有电绝缘性的高热传导构件,而固定在金属制散热部的开口。发光二极管由金属基板支撑并且被透明罩覆盖。
在LED电灯进行照明时,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热从金属基板通过高热传导构件而传递到金属制散热部。传递到金属制散热部的热,会从金属制散热部的外周面散发至大气中。由此,可抑制发光二极管过热,且可提高LED电灯的发光效率(luminous efficacy)。
根据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所揭示的LED电灯,散发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热的金属制散热部与安装有发光二极管的金属基板为不同的构成要素。如此结构中,金属基板与金属制散热部通过高热传导构件而结合在一起,但是无法避免在金属基板与金属制散热部的结合部分产生热阻(thermal resistance)。因此,会影响在金属基板与金属制散热部之间进行的热传导,且无法将发光二极管的热高效率地从金属基板传递到金属制散热部。因此,在抑制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上升方面尚待进一步改善。
进而,上述LED电灯中使发光二极管点灯的点灯电路为必要构成要素。当将点灯电路装入LED电灯时,必须做到不会因为存在有点灯电路而导致LED电灯变大。同时众所周知,如果点灯电路平时温度过高,则电路动作的可靠性将会下降,并且寿命将会受到损害。故而,当将点灯电路装入LED电灯时,不可或缺的是抑制点灯电路过热。然而,在上述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中没有关于点灯电路的揭示。由此,在上述公开专利公报中揭示的LED电灯中,无法满足抑制LED电灯大型化及点灯电路过热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其包括具有导热性的外层构件,上述外层构件包括光源支撑部和露出在上述灯的外部的散热面,上述光源支撑部与上述散热面形成一体;设置在上述外层构件的灯座;配线基板,组装着在上述光源支撑部上所支撑的光源,上述配线基板是利用螺丝固定到上述光源支撑部,并对上述光源在点灯时的发热进行热传导的方式热连接于上述光源支撑部;以及以覆盖上述光源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光源支撑部上的透明罩。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形态,作为外层构件可使用例如比铁、铁合金(alloy iron)、以铁为主成分的金属具有更好导热性的铜、以铜为主成分的铜合金。进而也可使用如比以铁为主成分的金属更轻的如铝的轻金属(Light metal)、轻合金(light alloy)。
本发明具体实施形态中,对外层构件的散热面可实施滚花(knurling)。由此,可使散热面滚光(stain finish)且可增加散热面的面积。同时,本发明具体实施形态中,也可将用于防止生锈的保护膜涂覆在外层构件的散热面上。特别是当保护膜为黑色时可高效率地将热从散热面散发到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服务方法、其系统及其数据服务器
- 下一篇:网络摄影机联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