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媒体系统及遥控器搜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75909.X | 申请日: | 2009-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许筱妊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8B21/24;H04N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许志勇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 系统 遥控器 搜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指一种多媒体系统及遥控器搜寻方法,尤指一种可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多媒体系统及遥控器搜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各种多媒体装置已成为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如电视、音响、投影机、数字多功能光盘播放器等消费性多媒体产品已普遍被社会大众所使用。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操控各项功能,大部分多媒体装置搭配有其对应的遥控器,使得使用者可通过遥控器任意操控多媒体装置。
通过遥控器,当使用者要操控多媒体装置执行某一功能时,使用者可在遥控器上按下该功能对应的按键,使遥控器发出的无线控制信号携载有该功能对应的特定信息。多媒体装置接收到此遥控信号后,可判读出遥控信号中的特定信息,并据以执行相关的功能。
然而,由于遥控器体积小、重量轻及便于携带,因此容易随身带到家中的其它地方,甚至将其遗忘。当下次使用时,使用者常需要耗费一段时间四处搜寻遥控器后,才能安逸舒服地看电视。若无法立即将遥控器找出,则仅能靠电视机上的按钮来做选台控制,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有鉴于此,已知多媒体系统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多媒体系统及遥控器搜寻方法,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揭露一种多媒体系统,包含有一多媒体装置及一遥控装置。该多媒体装置包含有一触发元件、一检测单元及一无线发射器。该触发元件用来产生一触发信号。该检测单元耦接于该触发元件,用来检测该触发信号,以产生一搜寻信号。该无线发射器耦接于该检测单元,用来以无线通讯方式发射该搜寻信号。该遥控装置用来以无线通讯方式发送一遥控信号,以控制该多媒体装置的操作。该遥控装置包含有一无线接收器及一警示单元。该无线接收器用来接收该搜寻信号。该警示单元耦接于该无线接收器,用来根据该搜寻信号,产生一警示效果。
本发明还揭露一种用于一多媒体装置的遥控器搜寻方法,用来搜寻对应该多媒体装置的一遥控装置。该遥控装置用来以无线通讯方式发送一遥控信号,以控制该多媒体装置的操作。该遥控器搜寻方法包含有产生一触发信号;根据该触发信号,产生一搜寻信号;以及以无线通讯方式发射该搜寻信号,以使该遥控装置产生一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多媒体系统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多媒体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遥控器搜寻流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 多媒体系统 110 多媒体装置
120 遥控装置 112 触发元件
114 检测单元 116、125 无线发射器
S1 触发信号 S2 搜寻信号
115、122 无线接收器 124 警示单元
123 遥控信号产生单元 CMD 遥控信号
113 运作电路 117 功能判断单元
119 控制单元 RES 判断结果
20 遥控器搜寻流程 200~208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A及图1B,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多媒体系统10的示意图,图1B为多媒体系统10的功能方块图。多媒体系统10包含有多媒体装置110及遥控装置120。多媒体装置110较佳地为一电视,其包含有触发元件112、检测单元114及无线发射器116。触发元件112可以是设置于多媒体装置110上的按键或触控板(Touch Pad),用来产生触发信号S1。检测单元114耦接于触发元件112,用来检测触发信号S1,以产生搜寻信号S2。无线发射器116耦接于检测单元114,用来以无线通讯方式(如红外线、无线射频、无线网络等)发射搜寻信号S2。遥控装置120用来以无线通讯方式控制多媒体装置100的操作,其包含有无线接收器122及警示单元124。无线接收器122用来接收搜寻信号S2。警示单元124耦接于无线接收器122,用来根据搜寻信号S2,产生警示效果,例如声音,灯光或声音与灯光的组合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59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