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3811.0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蔡得民;陈馨宝;陈诗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3/22 | 分类号: | B29C33/22;B29C45/66;B22D17/26;B21D37/14;B29C49/56;C03B9/353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直线 带动 模具 开闭 机构 | ||
1.一种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包含:
至少一组三接头连杆;及
数组二接头连杆;
其中所述三接头连杆及二接头连杆连接于一第一固定枢接点及一第二固定枢接点之间,且所述三接头连杆及二接头连杆提供一第一可滑动枢接点及一第二可滑动枢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枢接点设置于一第一基座,且所述第二固定枢接点设置于一第二基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滑动枢接点连接于一第一模块,且所述第二可滑动枢接点连接于一第二模块。
4.一种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包含:
一第一组三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所述第一组三接头连杆的第三接点形成一第一可滑动枢接点;
一第一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第一组三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一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所述第一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形成一第一固定枢接点;
一第二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第一组三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二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
一第二组三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所述第二组三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形成一第二固定枢接点,且所述第二组三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二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及
一第三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第二组三接头连杆的第三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三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所述第三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形成一第二可滑动枢接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枢接点设置于一第一基座,且所述第二固定枢接点设置于一第二基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滑动枢接点连接于一第一模块,且所述第二可滑动枢接点连接于一第二模块。
7.一种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包含:
一组三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所述三接头连杆的第三接点形成一第一可滑动枢接点;
一第一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三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一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所述第一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形成一第一固定枢接点;
一第二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三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二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
一第三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第二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及所述第三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共同形成一第二可滑动枢接点;及
一第四组二接头连杆,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所述第四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二接点枢接于所述第三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所述第四组二接头连杆的第一接点形成一第二固定枢接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枢接点设置于一第一基座,且所述第二固定枢接点设置于一第二基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连杆直线带动模具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滑动枢接点连接于一第一模块,且所述第二可滑动枢接点连接于一第二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中山大学,未经国立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8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保温饮水瓶
- 下一篇:烟草薄片原料萃取液除杂专用吸附澄清剂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