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8672.2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井藤宽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9 | 分类号: | B41J2/19;B01D19/00;B05B1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泡 机构 液体 喷射 装置 | ||
本发明是基于日本国申请中的特愿2008-224895号(申请日 2008.9.2)、特愿2008-224900号(申请日2008.9.2)主张巴黎优先权的申 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在液体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中除去气泡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中,若在墨盒等墨液供给部到记录头为止的墨液供给 路中,在墨液中产生气泡,则有时导致漏点等印刷不良。因此,寻求从墨 液中去除气泡(脱泡)。作为进行该脱泡的机构,提出了使临时贮存墨液, 捕捉气泡的小室(脱泡室)和减压室经由具有气体透过性的隔壁邻接,使 减压室的压力比脱泡室的压力低,在脱泡室中去除捕捉的气泡的机构(参 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5878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脱泡机构中,存在不能充分地除去墨液中的气泡的问 题。还有,所述问题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射润滑油或树脂液等液体 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可能引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液体喷射装置内除去液体中的气泡的技术。
本发明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成的,可以实现为以 下的方式或适用例。
[适用例1]一种脱泡机构,其用于从在液体喷射装置所具有的液体供 给路内流通的液体去除气泡,其中,具备:脱泡室,其具有沿铅垂方向延 伸的侧壁,且用于捕捉所述液体中的气泡;连通部,其在所述侧壁使所述 脱泡室与所述液体供给路连通。
在适用例1的脱泡机构中,液体供给路经由连通部与脱泡室的侧壁连 通,因此,能够使流入脱泡室内的液体朝向下方,另一方面,使气泡利用 浮力朝向上方,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液体和气泡的分离,能够在短 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
[适用例2]在适用例1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侧壁 连接的位置比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液体供给路连接的位置高。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在脱泡室贮存的墨液中的气泡经由连通部向 液体供给路逆流的情况。即,即使气泡向连通部逆流,也能够利用气泡的 浮力,使其返回脱泡室,能够抑制气泡向液体供给路逆流的情况。
[适用例3]在适用例2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具有:所述 连通部中与所述液体供给路连接的位置朝向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侧壁连 接的位置的朝向上方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在脱泡室贮存的墨液中的气泡经由连通部向 液体供给路逆流的情况。
[适用例4]在适用例1~适用例3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 述连通部具有截面积比所述液体供给路的截面积小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在脱泡室贮存的墨液中的气泡进入连通部的 情况。
[适用例5]在适用例1~适用例4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 述连通部具备截面形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作为连通部,能够使截面中的短边方向的长度比气泡 的截面(圆或椭圆)的直径(或长轴)小,同时,能够增大所述连通部中 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液体的流通性。
[适用例6]在适用例1~适用例5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 脱泡室侧面具有曲线形状。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气泡滞留在脱泡室的侧面的情况,能够在短 时间内实现液体和气泡的分离。
[适用例7]在适用例1~适用例6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 述脱泡室在内部不具有吸收所述液体的部件。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在脱泡室内直接贮存墨液,因此,能够抑制墨液 残留在脱泡室内(吸收液体的部件内)的情况。另外,不使用所述部件, 因此,能够抑制脱泡机构的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利用流入脱泡室内的液 体的流动,分离液体和气泡。
[适用例8]一种脱泡机构,其用于从在液体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去 除气泡,其中,具备:脱泡室,其具有上表面、底面和沿铅垂方向延伸的 侧壁,且用于捕捉所述液体中的气泡;逆流抑制部,其使所述脱泡室和所 述液体喷射装置内的液体供给路连通,抑制所述气泡从所述脱泡室向所述 液体供给路的逆流。
适用例8的脱泡机构具有抑制从脱泡室向液体供给路的气泡的逆流的 逆流抑制部,因此,能够抑制从脱泡室向液体供给路的气泡的逆流,能够 在脱泡室中捕捉大量的气泡而除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8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锌锡硫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岩藻聚糖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