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讯规格转换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6123.1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8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昭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62 | 分类号: | H04N5/262;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亚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讯 规格 转换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接收介面,连接于一讯源装置,是自该讯源装置接收一第一视讯信号,该第一视讯信号是符合一第一视讯规格;
一输出介面,连接于一显示装置,是输出一第二视讯信号至该显示装置,该第二视讯信号是符合一第二视讯规格,且该显示装置兼容该第二视讯规格;以及
一转换单元,连接于该接收介面及该输出介面,是由该接收介面接收该第一视讯信号,并将该第一视讯信号转换为该第二视讯信号,而将该第二视讯信号输出至该输出介面,该转换单元包括:
一记忆模块,储存至少一视讯转换演算法,是将该第一视讯规格转换为该第二视讯规格;及
一处理模块,连接于该记忆模块,是以该视讯转换演算法将该第一视讯信号转换为该第二视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处理模块是分析该第一视讯信号以判断该第一视讯规格,并自该显示装置取得一视讯规格资讯,以判断该第二视讯规格,从而自该记忆模块选择对应该第一视讯规格及该第二视讯规格的该视讯转换演算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是包含一信号格式转换程序,是将该第一视讯规格的信号格式转换为该第二视讯规格的信号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进一步包含一针脚定义转换程序,是将该第一视讯规格的针脚顺序配置为该第二视讯规格的针脚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进一步包含一影像处理程序,该影像处理程序是包含缩放处理、杂讯去除处理、对比度调整处理、锐利度调整处理、彩度调整处理或色相调整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换单元是采取CPLD制程或FPGA制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讯源装置为中央处理器或显示控制晶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视讯规格及第二视讯规格分别是TMDS、LVDS、VGA、RGB565、RGB666及RGB888其中之一,且该第一视讯规格与该第二视讯规格是相异视讯规格。
9.一种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一第一视讯信号,该第一视讯信号是符合一第一视讯规格;
将该第一视讯信号依据一视讯转换演算法转换为一第二视讯信号;以及
输出该第二视讯信号至一显示装置,该第二视讯信号是符合一第二视讯规格,且该显示装置兼容该第二视讯规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
分析该第一视讯信号以判断该第一视讯规格;
自该显示装置取得一视讯规格资讯,以判断该第二视讯规格;以及
选择对应该第一视讯规格及该第二视讯规格的该视讯转换演算法。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包含将该第一视讯规格的信号格式转换为该第二视讯规格的一信号格式转换程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进一步包含将该第一视讯规格的针脚顺序配置为该第二视讯规格的针脚顺序的一针脚定义转换程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进一步包含一影像处理程序,该影像处理程序是包含缩放处理、杂讯去除处理、对比度调整处理、锐利度调整处理、彩度调整处理或色相调整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视讯转换演算法是采取CPLD制程或FPGA制程。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讯信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视讯规格及第二视讯规格分别是TMDS、LVDS、VGA、RGB565、RGB666及RGB888其中之一,且该第一视讯规格与该第二视讯规格是相异视讯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1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