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3959.6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6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2/02;H01M2/00;H01M2/12;H01M10/50;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装载在车辆上使车辆行驶的电机提供电力的车用电池组。
背景技术
车用电池组是将多个单元电池(素電池)串联起来以提高输出电压。这是因为需要向行驶电机提供大功率电力。这种结构的电池组因带有多个大容量单元电池,因此整体重量相当重。单元电池容纳于包装壳体中以便装配在车辆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结构的电池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3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的电池组如图1所示。在该电池组中,将多个单元电池91层叠容纳于包装壳体99中。包装壳体99由下面的框板93和上面的盖板94构成,盖板94固定于框板93上,通过盖板94与框板93形成带有单元电池91的容纳部96的包装壳体99。容纳在该包装壳体99中的单元电池91固定在框板93上。这种结构的电池组的缺点在于:包装壳体非常重,因为其沉重的单元电池的全部重量均作用于框板上,因此框板的结构需要非常坚固即必须采用厚金属板制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一缺点。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容纳多个沉重的电池的同时,减轻整体重量且结构坚固的车用电池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用电池组具有以下结构。
一种车用电池组,其包括:连结多个电池1而成的电池块2、32;在上面固定有该电池块2、32的第一耐载荷板3、33;固定于该第一耐载荷板3、33两侧并覆盖电池块2、32的上表面的第二耐载荷板4、34;以及设置于该第二耐载荷板4、34和电池块2、32之间并与第二耐载荷板4、34和电池块2、32连结以使第二耐载荷板4、34与电池块2、32连结的加强杆5、35。电池组由两侧相互固定的第一耐载荷板3、33和第二耐载荷板4、34保持,在其内侧设有容纳部6、36,在该容纳部6、36中配置电池块2、32。配置在容纳部6、36中的电池块2、32固定于第一耐载荷板3、33上,并且通过加强杆5、35与第二耐载荷板4、34连结,电池块2、32的载荷由第一耐载荷板3、33和第二耐载荷板4、34支承。
这种电池组虽容纳了多个沉重的电池,但整体较轻、结构坚固。这是因为该电池组的电池块固定于第一耐载荷板上,而且通过加强杆将电池块连结并固定在第二耐载荷板上。采用这种结构,电池块的载荷可通过第一耐载荷板和第二耐载荷板分散支承。另外,连结第一耐载荷板和第二耐载荷板以设置电池块容纳部的结构,能够用相互连结的第一耐载荷板和第二耐载荷板形成坚固的箱体,互相加固,从而共同支承沉重的电池块。
在本发明的车用电池组中,使第二耐载荷板4、34形成为在两侧具有侧壁部4A、34A的槽型板,在两侧的侧壁部4A、34A之间,在侧壁部4A、34A的延伸方向上配置加强杆5、35,以便能够将该加强杆5、35固定于电池块2、32与第二耐载荷板4、34的槽底部4B、34B。
该电池组由于通过两侧的侧壁部加固第二耐载荷板,进而侧壁部的中间的槽底部由加强杆固定在电池块上,因此由两侧的侧壁部加固了的第二耐载荷板可通过设置在其中间的加强杆以坚固的结构支承电池块。特别是,由于第二耐载荷板固定加强杆的部分的两侧被侧壁部加固,因此,沉重的电池块可通过第二耐载荷板稳定支承。
在本发明的车用电池组中,第一耐载荷板3、33和第二耐载荷板4、34形成为槽型的金属板。
在本发明的车用电池组中,电池块2、32包括层叠而成的多个单元电池1和夹持层叠而成的单元电池1两端面的端板22,第一耐载荷板3、33和第二耐载荷板4、34可固定在端板22上。
该电池组可通过端板将电池块牢固地固定于第一耐载荷板和第二耐载荷板上。
在本发明的车用电池组中,将加强杆35作为从电池块32排出的气体的排气管37,将排气管37即加强杆35固定于端板22和第二耐载荷板34上,第二耐载荷板34可与电池块32连结。
由于该电池组的排气管并用于加强杆,因此,可不必使用只是为了将电池块连结到第二耐载荷板上而专用的配件,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将电池块牢固地固定于第二耐载荷板上。
本发明的车用电池组配置了多列电池块2,并将它们固定在第一耐载荷板3和第二耐载荷板4之间,在相邻的电池块2之间设有冷却管8,封闭该冷却管8上表面的气密板12可作为加强杆5。在该电池组中,可以将气密板12即加强杆5固定于端板22与第二耐载荷板4上,将第二耐载荷板4固定于电池块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