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1805.3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江平;石井隆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华伟;曹 若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纺纱机 纤维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收集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装在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部分)的下游用于收集被牵引装置牵伸的纤维束的装置。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纤维束收集装置供在加捻之前收集牵伸的纤维束(纱条),用于通过减少纤维束中的绒毛改善纱线质量的目的。典型的纤维束收集装置具有吸管和带孔运输皮带,所述吸管具有带吸引缝的导向面,而带孔运输皮带沿着导向面移动,用于收集和运输纤维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2-61036)。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2-61036中公开并在图6和7A-7C中示出的纤维束收集装置具有前辊对(最终输出辊对)62、吸管63、导辊64和带孔运输皮带65。参见图6,吸管63和带孔运输皮带65位于牵伸装置61的前辊对62的下游,如朝纤维束的运输方向所看到的,而带孔运输皮带65绕在吸管63和导辊64上。吸引槽66在吸管63中其滑动表面处形成。轧辊67设置在吸引缝66的下游端附近,如在纤维束F的运输方向上所看到的,用于将带孔运输皮带65和纤维束F压紧吸管63,而同时可让带孔运输皮带65移动。
参见图7A,吸引缝66相对于纤维束F的运输方向(箭头方向)形成倾斜,该纤维束F被带孔运输皮带65移动。更具体地说,吸引缝66除了邻近其上游端的部分之外形成基本上恒定的宽度,如在纤维束F的运输方向上所看到的,该纤维束F如此形成,以便朝上游端方向逐渐变宽。如图7A和7B所示,其中各图的顶部对应于纤维束F的运输的上游侧,如在图中所看到的(如在吸管63的纵向方向上所看到的)吸引缝66的左边缘基本上形成直线,而吸引缝66的右边缘在其上游侧上弯曲,以便具有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且上游部分相对于纤维束F的行进方向的倾斜角比下游部分的倾斜角大。因此,在吸引缝66中其上游端处形成变宽的区域68。如7A和7B中所表面的,吸引缝66的弯曲的右边缘用作纤维束F的导向边缘69。在纺纱机中,为了减少牵伸装置与纤维束F接触的这部分的摩擦作用,纤维束F行进而同时在带孔运输皮带65的宽度方向上横动。按照上述专利公报所公开的纤维束收集装置,纤维束F在区域68的宽度W的范围内横动,且纤维束F的横动的宽度是在约5-6毫米的范围内。
按照上述专利公报所公开的纤维束收集装置,纤维束F在吸引缝66的上游端处形成的区域68的范围内横动,并朝向导向边缘69从区域68的下游边缘68A导引连续地延伸到吸引缝66的导向边缘69。因此,纤维束F在其上从区域68移动的导向边缘69的距离基本上恒定,而与纤维素F穿过其横动的区域68的点进入区域68无关。如果区域68的下游边缘68A的整个长度设定与纤维束F的横动的范围相对应,则在带孔运输皮带65上区域68的下游边缘68A和纤维束F的运输方向之间的角度必需增加。因此,纤维束F不能沿着区域68的下游边缘68A移动,并平稳地向导向边缘69导引,因此最终纱线质量改变。
参见图7C,在区域68的下游边缘68A和带孔运输皮带65的纤维束行进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可以不设定那样大。纤维束F的横向运动的范围S必需与区域68的下游边缘68A和吸引缝66的导向边缘69二者相对应。因此,纤维束F相对于吸引缝66的行进路线被纤维束F的横向运动改变,因此纤维束F沿着吸引缝66的导向边缘69的运动的距离也改变。准确地说,与纤维束F在右侧上行进相比,在吸引缝66的左侧上进行的纤维束F移动-较短距离。
如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增加吸引缝66和纤维束F的运输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则对纤维束F来说,沿着吸引缝66的导向边缘69移动变得很困难。另外,由于纺纱机的安排,通过增加吸引缝66的总长度也难以减少纤维束F沿着导向边缘69的移动距离的变动。如果只增加与吸引缝66的导向边缘69相对的侧边缘的角度,则吸引缝66的宽度在某些点处不希望有地减小。
根据上述问题作出的本发明对准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收集装置,该装置减少了细纱线质量的变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床检验用的染色架
- 下一篇:植物心情代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