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密通信方法、加解密通信装置、加密装置以及解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61362.8 | 申请日: | 2009-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7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力;曹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9/30;H04L9/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今子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 通信 方法 解密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动态地更改加密算法加密通信方法、加解密通信装置、加密装置以及解密装置。
背景技术
密码算法是将明文(密文)转换为密文(明文)的一系列公式、法则或程序,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密码算法是一个明文(密文)到密文(明文)的变换,而且这种变换是可逆的。密钥可以看作是密码算法中的可变参数,改变了密钥也就改变了明文和密文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密码算法中,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加密过程为:明文P通过含有参数Ke的变换E得到密文C,即C=EKe(P),其中,参数Ke为加密密钥,变换E为加密算法。解密过程为:密文通过含有参数Kd的变换D得到明文P,即P=DKd(C),其中,参数Kd为解密密钥,变换D为解密算法。
根据密钥类型的不同,密码体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密码体制;另一类是非对称密码体制。
在对称密码体制中,对称密码体制的基本特点是解密算法就是加密算法的逆运算,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在对称密码体制中,通信双方之间的密钥必须妥善保管,而且需要经常更换。
非对称密码体制也称公钥密码体制。非对称密码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存在一个公钥/私钥对,用私钥加密的信息只能用对应的公钥解密,用公钥加密的信息只能用对应的私钥解密。
考虑加密通信的安全性,目前通常采用一次一密形式,即每一次通信都采用不同的密钥来进行加密。但即使经常更换密钥,由于通常情况下加密算法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通信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因为,攻击者通过窃取被加密的密文,通过某种手段得到相关的明文就能够得到加密算法,之后的密文就很容易地被解密。还有,攻击者通过穷举等方法也能够得到加密算法。另外,设计加密算法的人员或机构知道加密算法,管理或生产加密算法相关产品的人员或机构也能够知道加密算法,所以还存在知道加密算法的人员或机构泄密加密算法的可能性。因此,在目前的密码体制下,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密通信方法,提高加密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解密通信装置,提高加密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密装置,提高加密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密装置,提高加密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密通信系统,提高加密通信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密通信方法,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加密通信,所述第一装置设置有第一可重组逻辑电路,所述第二装置设置有第二可重组逻辑电路,所述第一可重组逻辑电路和第二可重组逻辑电路具有相同的构成,所述加密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确定用于实现密码算法的配置文件,所述用于实现密码算法的配置文件包括用于实现加密算法的加密配置文件和用于实现解密算法的解密配置文件;第一装置根据所确定的加密配置文件控制所述第一可重组逻辑电路而构成加密逻辑电路,利用加密密钥和所构成的加密逻辑电路对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得到的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二装置;所述第二装置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加密数据,根据所确定的解密配置文件控制所述第二可重组逻辑电路而构成解密逻辑电路,利用解密密钥和所构成的解密逻辑电路对解密数据进行解密。
所述第一装置具有存储有配置文件的第一配置文件存储单元,所述第二装置具有存储有配置文件的第二配置文件存储单元,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确定的加密配置文件控制所述第一可重组逻辑电路而构成加密逻辑电路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存储单元中提取所确定的加密配置文件,根据所提取的加密配置文件控制所述第一可重组逻辑电路而构成加密逻辑电路,所述第二装置根据所确定的解密配置文件控制所述第二可重组逻辑电路而构成解密逻辑电路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二装置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存储单元中提取所确定的解密配置文件,根据所提取的解密配置文件控制所述第二可重组逻辑电路而构成解密逻辑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3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柱举升机钢丝绳防断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拆装外壳的热水器用保温水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