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榨汁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1254.0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彭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韦华 |
主分类号: | A47J19/00 | 分类号: | A47J19/00;A47J19/06;A47J19/02;A23L1/20;A23C1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任葵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汁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家电,尤其涉及一种榨汁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榨汁机,水果磨碎经过网面过滤后,进行渣汁分离。但是由于 马达转速非常高,渣在网面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有部分果汁未被榨出而被 渣直接带出,影响出汁率。而且马达的转速高,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 提高出汁率、降低噪音的榨汁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榨汁机,包括破碎机构、过滤网、入料筒、驱动装置、收集器和 出渣口,收集器的内壁围出内腔,所述出渣口和所述内腔相通;所述过滤 网将所述收集器的内腔分成破碎腔和果汁腔;所述入料筒包括入口和出口, 所述破碎腔和所述出口相通;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一碎刀,所述第一碎刀 设置在所述出口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碎刀;所述破碎机构还包 括第二碎刀和第一盖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碎刀,所述第一盖体 固设在所述入料筒上并将所述破碎腔分成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所述 第二碎刀设置在所述第一破碎腔内,被所述第一碎刀切削后的蔬果被所述 第一盖体挡住而落入所述第一破碎腔内,在所述第二碎刀上进行再次切削。
所述第二碎刀在进料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碎刀。
所述第二碎刀在进料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碎刀。
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顶板和自第一顶板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第一 顶板固套在所述入料筒上。
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缝隙,所述缝隙连通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
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以及将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 滤网连成整体的连接台,所述第二滤网在所述第一滤网的上方。
所述破碎机构还包括第二盖体和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三碎刀,所 述第三碎刀设置在所述连接台)上,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方 并固设在所述入料筒上,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第三碎刀上方,并与所述 第三碎刀形成破碎通道,使果渣经过所述破碎通道时,被所述第三碎刀切 削。
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二顶板和自第二顶板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 第二顶板固套在所述入料筒上,所述破碎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 第三碎刀之间。
所述第一碎刀为圆形,所述第二碎刀和所述第三碎刀)均为圆环形。
所述出渣口可拆卸的挂有果渣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有益效果是:
(1)在第一碎刀的周围设置第二碎刀和第一盖体,当水果经过第一碎刀 粗切后,粗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出,被第一盖体挡住并在第二碎刀上进 行第二次切削,再经第一滤网过滤,因经过两次切削,提高了出汁率;同 时因经过粗切和细切两道切削,相比原来一次切削,第一碎刀转速可以降 低,降低了噪音,果汁泡沫也因此减少;
(2)在第一盖体的侧板上设置有缝隙,可使经第二碎刀已经切细的果渣 及时飞出,加快了榨汁过程;
(3)第二盖体悬置在第三碎刀的上方,从第一破碎腔飞出的细渣,在飞 溅到第二盖体的上端处时,被盖住,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侧板和第三 碎刀之间形成的破碎通道,进行第三次切削,把细渣中的残存果汁榨出来, 进一步提高了出汁率,并使果渣中的水份含量降低;
(4)由于经三次切削、过滤的果渣已经很干,可用普通的环保袋收集, 不用再制造渣筒,节省空间,降低制造成本,也免除了清洗果渣筒;
(5)第一碎刀、第二碎刀以及第三碎刀均和驱动装置动力连接,可以 同时进行切削,减少了榨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榨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榨汁机的破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榨汁机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入料筒的 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榨汁机的第一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榨汁机的第二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韦华,未经彭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