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9114.X | 申请日: | 2009-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折原正幸;土志田孝之;唯野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H01T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离 | ||
1.一种电离器,在壳体上开口形成的送风口的内部设置有用于 送风的风扇,且在伸入到该壳体的所述送风口内的位置上设置有放电 电极,用于通过电晕放电来产生正负离子,其特征在于,该电离器具 有放电电极对,该放电电极对有多对并且由产生不同极性离子的两个 上述放电电极组合而成,该放电电极对的上述两个放电电极的顶端- 中心间距,即从电极顶端到所述送风口中心的距离不同,上述两个放 电电极的其中之一的上述顶端-中心间距较长,另外一个的上述顶端 -中心间距较短,
在以上述送风口的中心为圆心的大小两个假想同心圆中,在大径 圆的圆周上分布有上述顶端-中心间距较长的放电电极的顶端,在小 径圆的圆周上分布有所述顶端-中心间距较短的放电电极的顶端,而 且用于产生不同极性离子的上述放电电极沿各个圆的周向交替配置。
2.一种电离器,在壳体上开口形成的送风口的内部设置有用于 送风的风扇,且在伸入到该壳体的所述送风口内的位置上设置有正 的、负的放电电极,用于通过电晕放电来产生正负离子,其特征在于, 该电离器具有多个放电电极对,该放电电极对由上述正的、负的两个 放电电极组合而成,该放电电极对的上述两个放电电极的顶端-中心 间距,即从电极顶端到所述送风口中心的距离不同,
上述多个放电电极对是多个第1放电电极对和第2放电电极对, 且该第1放电电极对和第2放电电极对的数目相同,所述第1放电电 极对由上述顶端-中心间距较长的正的上述放电电极和上述顶端- 中心间距较短的负的上述放电电极构成,所述第2放电电极对由上述 顶端-中心间距较短的正的上述放电电极和上述顶端-中心间距较 长的负的上述放电电极构成,该第1放电电极对和第2放电电极对环 绕所述送风口的中心交替配置,
上述第1放电电极对的上述正的放电电极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对 的上述负的放电电极的上述顶端-中心间距相等,且上述第1放电电 极对的上述负的放电电极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对的上述正的放电电极 的上述顶端-中心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离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上述 放电电极对的相邻的上述放电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放电电 极对的上述两个放电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 极上,除用于放电的顶端部以外,其它部分由电绝缘材料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放 电电极对在所述送风口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且各放电电极对的上述 两个放电电极在所述送风口的周向上相邻且接近的位置上,配置为电 极顶端朝向该送风口的中心或该中心附近的姿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放 电电极对配置于所述送风口的壳体内部,且各放电电极对的上述两个 放电电极在与所述送风口的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上,配置为电极顶 端朝向由上述用于送风的风扇产生的送风方向的姿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91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虱螨脲的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板转移系统及转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