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2398.1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邹品阳;曾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88/08;H04W88/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愿洁;李文红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 业务 通讯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装置 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因特网业务的发展,以及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用 户需要高速、便捷和低成本的使用无线设备,以享受无线数据服务。为了更 好的利用现有网络的资源,以及保护网络设备运营商的成本,在无线接入网 络中引入了FEMTO-CELL(毫微微蜂窝式基站),FEMTO-CELL对应的设备 称为AP(Access Point,接入点),或称为室内基站。
现有技术中,AP可应用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AP通过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网 络连接到AG(Access Gate,接入网关),AG连接到现有的UMTS系统,组成 UMTS AP家庭覆盖系统。与传统基站相比,UMTS AP降低了高速数据业务对 移动网络的冲击,使现有无线网络可以接入更多的无线高速数据用户。
但是,现有技术中基于AP的应用非常缺乏。
值得说明的是,AP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通信系统中,比如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接入2000)系统,以及LTE/SAE(Long Term Evolution,3GPP长期演进计划/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 等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类似问题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 实现室内基站覆盖下软交换业务的通讯。
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室内基站向第二室内基站发送启动软交换业务的请求消息,建立所 述软交换业务的传输通道;
所述第一室内基站与第二室内基站在所述软交换业务的传输通道上进行 所述软交换业务的通讯。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交换业务的通讯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向室内基站发送启动软交换业务的请求消息,建立所述 软交换业务的传输通道;
第二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的软交换的传输通道上进行所述软交换业务 的通讯。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还一种软交换业务的通讯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 供的一种软交换业务通讯装置。
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第一室内基站向第二室内基站发送启动软交换 业务的请求消息,建立软交换业务的传输通道,之后第一室内基站与第二室 内基站在该传输通道上进行软交换业务的通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 术方案,实现室内基站覆盖下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扩展了家庭基站AP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软交换业务的通讯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软交换业务的通讯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软交换业务的通讯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软交换业务的通讯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发明技术方 案进行简要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2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