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滑片式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1030.3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锦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锦章 |
主分类号: | F02B53/02 | 分类号: | F02B53/02;F02B55/02;F02B55/14;F02B55/08;F02B5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41102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滑片式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在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滑片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转子发动机技术中,有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的技术最为成熟。但是,这种发动机独特的燃烧室结构也造成其火焰传播路径长,不利于混合气更充分燃烧的缺陷。另外,该三角转子驱动轴的偏心设计,也必然会使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震动并影响发动机及其配套机械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室结构紧凑且旋转更加平稳的转子滑片式发动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转子是一个圆柱体,在转子上开有四个间隔距离相等的轴向燃烧室,燃烧室的截面形状为U形。在每一个燃烧室旁边的相应位置上各开有一条滑片槽,滑片槽内压装有滑片弹簧和滑片。转子通过转子轴安装在腔体相似于椭圆形的外壳内。该外壳的具体结构可分为作功排气部分和进气压缩部分:相互对称并紧贴转子的两段弧形外壳为作功排气部分,在这两段外壳上各自开有一条压缩气道和数个受力槽,在靠近压缩气道一端的第一个受力槽内装有火花塞,在最后一个受力槽之后的末端外壳上有一个排气孔;相互对称且与转子之间留有一定空间的另两段弧形外壳为进气压缩部分,这两段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的两个空间就是进气压缩腔室。这两对外壳通过四段本身也属于外壳一部分的特殊曲线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子发动机外壳,在靠近排气孔一端的曲线外壳上有一个进气孔,在靠近压缩气道一端的曲线外壳上装有一个电喷装置。
当转子发动机工作时,先用外力使转子旋转,滑片在转子和滑片弹簧的作用下贴着外壳滑行,当滑片扫过进气压缩腔室时,将滑片前面的空气逐渐压缩,此时燃油经电喷装置喷入腔室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当转子上的燃烧室旋转至与外壳上的高气压道出口相通时混合气经高气压道被压入燃烧室,当燃烧室旋转至外壳上第一受力的位置时,点火器便点燃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转子便可在混合气高温膨胀的条件下,借助受力槽的依托作反冲旋转运动,并且转子在该燃烧室每经过外壳上的一个受力槽时,都会获得一次推动力,直到该燃烧室旋转至排气孔位置时,燃烧室内的大部分废气便会在自身的膨胀作用下,从排气孔排出。之后在转子的惯性作用下,该燃烧室就可进入下次工作循环,从而使发动机开始持续工作。因为在转子上是布置有间隔距离相等的四个燃烧室及其滑片装置,所以当其中一个燃烧室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同时,与它相对称的另一个燃烧室也在完成同样的工作循环,这样,就是有一对力偶对转子产生作用,它可以使转子的旋转更加平稳,也能够使发动机有更好的动力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子滑片式发动机的优点就在于:一是燃烧室结构紧凑,便于火焰传播和混合气更充分燃烧。二是发动机结构更加简单,便于保养维修。三是发动机运转平稳,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转子滑片式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情况作详细说明。
转子滑片式发动机由转子(6)、外壳(15)和滑片(4)等部件组成。转子(6)是一个圆柱体,在转子(6)上有四个间隔距离相等的U形轴向燃烧室(9),在每个燃烧室(9)旁边各有一条滑片槽(2),在滑片槽(2)内压装有滑片的弹簧(1)和滑片(4)。转子(6)通过转子轴(13)安装在腔体相似于椭圆形的外壳(15)内,外壳(15)的具体结构可分为作功排气部分和进气压缩两部分:相互对称并紧贴转子(6)的两段弧形外壳为作功排气部分,在这两段外壳上各开有一条压缩气道(8)和数个受力槽(11),在每个受力槽周围还通有冷却水套(12),在靠近压缩气道(8)一端的第一受力槽内装有火花塞(10),在最后一个受力槽之后的未段外壳上开有一个排气孔(3);相互对称且与转子(6)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间的另外两段弧形外壳为进气压缩部分,这两段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的两个空间就是进气压缩腔室(5),这两对外壳壳体通过四段本身也属于外壳一部份的特殊曲线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子发动机外壳(15),在靠近排气孔(3)一端的曲线外壳上各有一个进气孔(14),在靠近压缩气道(8)一端的曲线外壳上各装有一个燃油喷射装置(7)。为避免压缩到燃烧室(9)内的高压混合气倒流回进气压缩腔室(5),本发明还提出每一个滑片槽(2)至靠它一侧的U形燃烧室(9)的弧长是大于压缩气道(8)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在压缩过程结束后,转子(6)的外圆表面能及时将压缩气道(8)的出口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锦章,未经吴锦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