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行IGRS-UPnP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32866.7 申请日: 2009-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1547206A 公开(公告)日: 2009-09-30
发明(设计)人: 王夏妍;吴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L29/06 分类号: H04L29/06;H04L12/02
代理公司: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江耀纯
地址: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香港科*** 国省代码: 中国香港;8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并行 igrs upnp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到目前为止,本申请没有任何相关的美国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IGRS是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简称IGRS标准),通用即插即用(UPnP)是由通用 型即插即用论坛(UPnPTM Forum)提出的一套网络协议。本发明适用于消 费电子设备中的设备互用性。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处理一个兼容IGRS 和UPnP标准的并行IGRS-UPnP体系架构。

发明背景

消费电子标准经常是承诺远大于现时实际所能提供的。其它设 备标准经常导致设备互用性降低而不是功能性增强。美国专利7,218,243, 标题为“自动设置通用远程控制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up a universal remote contro1),是一个描述自动设置远 程控制设备的系统和方法的例子。所述系统和方法与其它引用有一个共同 的方面,就是需要一个额外服务器和数据库来上载所需的接口信息。结果 可能出现需要外部的服务器连接、安全性问题和设备低效等问题。

同样,美国专利7,206,853,标题为“用于家庭网络应用的内 容提取层(Content abstraction layer for use in home network applications), 定义了一个用于电子设备网络的网络架构体系,其包括一个使用网络中枢 的多个电子设备互连的设备层。在披露的网络架构体系里,许多电子设备 各自使用设备本身的通信协议进行运作。为了通过定义的提取层控制电子 设备,需要使用一个专用API来实现披露的控制点(Control Point)。

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610021946.1(标题为“家庭网络中间 件开发平台及其代码转换方法”)详细描述了中间件的架构体系,其传输用 户输入的WSDL文档到IGRS服务,并产生源代码。

公开的中国专利00808405.X(标题为“桥连HAVi子网络和 UPnP子网络的方法及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描述了一种网关,其连接 UPnP网络和HAVi网络上的设备,并转换两种协议,从而设备能够通过一 个专用网关设备来发现和控制其它不同协议的设备。

发明概述

前述参考文献的问题包括这个事实:没有支持并行的IGRS和 UPnP协议。大多数文献要求一个外部网关来将UPnP协议转换为其它协 议,并专注于设计一个控制点以便控制具有不同协议的设备。依照本发明 提供的设备和相关方法,使用本发明堆栈建立的远程控制可以控制IGRS 和UPnP设备,并且不需要额外进行设置。通过任何IGRS或UPnP标准控 制点,可以控制使用本发明的设备。依照本发明,一个设定的堆栈能够提 供API给开发者,以便注册其回叫(callback)并转换成符合IGRS和UPnP 标准的服务。结果,本发明使一种设备能够支持两种协议,且不需要外部 设备。另外,一些披露的设备需要额外修改现有的设备,以便能够实施其 他的标准。在参考文献里披露的设备需要连接到一个额外服务器和数据库, 以便上载所需的接口,其可能导致安全性问题和设备低效。使用有关本发 明堆栈而建立的远程控制能够控制IGRS和UPnP设备,而不需要额外进 行设置。

通过规避对外部网关的需求,本发明提供的设备能够使用单个 控制点来支持IGRS和UPnP应用。一个具有并行IGRS/UPnP堆栈的设备 可以通过IGRS或UPnP兼容控制点来控制,而不需要对现有的IGRS/UPnP 设备进行改造。IGRS和UPnP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因为两个都期望形成一 个行业标准来完成跨行业设备融合。这两个标准都专注于相同的消费电子 产品,包括家庭和公司环境里使用的智能应用和移动设备。这两个标准都 采用相似的分布式、开放的网络架构体系。另外,这两个标准都采用相同 的TCP/IP、XML和HTTP标准。只要设备指令和命令没有干扰地在同一 网络里出现,本发明就是有用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