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26101.2 | 申请日: | 2009-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雄 |
| 主分类号: | G09G5/00 | 分类号: | G09G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可供选择所欲显示的车载设备画面位置的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用电子产品的发展,GPS装置、影碟播放装置等,已是常见的车载设备。此外,伴随着倒车雷达技术的的成熟,许多倒车雷达装置可进一步于倒车时拍摄车后图像,并将之播放于一设于车内的显示器上,供用户于倒车时可观看车后图像,以确保行车安全。
因此,可将所述这些车载设备结合在一起,共同由一显示器显示画面,常见的设计方式,即是将所有车载设备的图像画面组合为一分割画面,如此即可于所述显示器上同时观看到所有的画面。然而,现有的分割画面设计,乃是于出厂时即已完成分割画面中各画面的显示位置的设定,因此用户无法任意变动,使用上较无弹性。
发明内容
为使用户可随需要改变车载设备所输出画面的显示位置,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可依用户的需求,改变显示画面的配置。
为达成前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车载显示装置包括:
一视频处理单元,是自多个图像来源取得图像信号;
一用户接口,是输出一画面排序设定信号;
一主控制单元,是连接所述视频处理单元及用户接口,又所述主控制单元是储存有一分割设定程序,当所述主控制单元通过用户接口取得画面排序设定信号时,即控制所述视频处理单元产生一分割画面图像信号,并依画面排序设定信号改变分割画面图像信号的画面中子画面的数目,且选用取自所述多个图像来源的图像信号,而排列分割画面图像信号的画面中每个图像信号的画面的显示位置;
一显示单元,是连接所述视频处理单元,接收并显示所述分割画面图像信号。
利用上述技术手段,用户即可视需求,通过所述用户接口操作本车载显示装置改变每个图像信号的画面的显示位置,例如若用户习惯令GPS装置的画面显示在较靠近驾驶座的位置,以方便用户观看导航数据,又或者用户希望令车辆周围的图像可显示在较靠近驾驶座的位置,以方便用户了解周围路况;因此,本发明的车载显示装置提供用户较大的弹性,可自由地选择所欲显示车载设备的画面位置,以提高用户观看的方便性,进而增加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联结车的后侧外观及多个摄影机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3A、图3B、图3C和图3D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视频输入单元的电路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模拟数字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模拟数字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视频处理单元中一AL37204多画面分割监视控制芯片的电路图。
图7A和图7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视频处理单元中一存储器芯片的电路图。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主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9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分割画面图像信号的画面包括五个子画面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分割画面图像信号的画面包括六个子画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分割设定程序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切换显示程序的流程图。
图12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显示的车前障碍物距离的画面。
图12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显示的车后障碍物距离的画面。
图1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触控命令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号
10视频输入单元
11图像来源
20模拟数字转换单元
21AL240视讯解码芯片
22AL244视讯解码芯片
30视频处理单元
31AL37204多画面分割监视控制芯片
32存储器芯片
40用户接口
50主控制单元
51TP2804L单芯片
60显示单元
61显示驱动电路
611滤波电路
62触控命令转换电路
70倒车雷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雄,未经李世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6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