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的服务流的接纳控制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9261.4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姜贤贞;卢元一;塔奥里·雷克施;孙仲济;张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28/04 | 分类号: | H04W28/04;H04W28/10;H04W28/24;H04W4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芳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无线 接入 通信 系统 中的 服务 接纳 控制 设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使用多跳中继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中继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上一节点接收请求服务流的接纳控制判决的请求消息;
确定该请求消息中包括的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否是可支持的;
如果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可支持的,则将该请求消息转发到与数据传送路径中的下一跳对应的下级中继站;和
如果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不可支持的,则将指明所请求的QoS参数集的不可支持性的应答消息传送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请求消息包括动态服务添加-请求(DSA-REQ)消息和动态服务改变-请求(DSC-REQ)消息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应答消息包括动态服务添加-应答(DSA-RSP)消息和动态服务改变-应答(DSC-RSP)消息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应答消息包括指明所请求的QoS参数集的不可支持性的确认码(CC)和中继站中的可接受QoS参数集之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从该基站接收包括接纳的服务流参数的确收(ACK)消息;和
设置所接纳的服务流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该ACK消息包括DSA-ACK消息和DSC-ACK消息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服务流包括个人服务流和隧道服务流之一。
8.一种用于在使用多跳中继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服务流的接纳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如果请求了移动站的服务流改变,则从基站向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数据传送路径中的中继站传送请求接纳控制判决的请求消息;
中继站基于该请求消息中包括的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来执行接纳控制;和
如果所请求的QoS参数是可支持的,则从该中继站向与数据传送路径中的下一跳对应的下级中继站转发该请求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该请求消息包括动态服务添加-请求(DSA-REQ)消息和动态服务改变-请求(DSC-REQ)消息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不可支持的,则从该中继站向基站传送指明所请求的QoS参数集的不可支持性的应答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该应答消息包括动态服务添加-应答(DSA-RSP)消息和动态服务改变-应答(DSC-RSP)消息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基站一旦从中继站接收到应答消息,就执行接纳控制;
从基站向移动站传送包括接纳的服务流参数的消息;和
从基站向数据传送路径中的一个或更多中继站传送包括所接纳的服务流参数的确收ACK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ACK消息包括DSA-ACK消息和DSC-ACK消息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当移动站请求创建连接时、当基站请求创建连接时、当移动站请求用于所创建的连接的服务流参数改变时、以及当基站请求用于所创建的连接的服务流参数改变时,请求移动站的服务流改变。
15.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该服务流包括个人服务流和隧道服务流之一。
16.一种用于在使用多跳中继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机,用于从上一节点接收请求服务流的接纳控制判决的请求消息;
控制器,用于确定该请求消息中包括的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否是可支持的;和
发射机,用于如果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可支持的,则将该请求消息传送到与数据传送路径中的下一跳对应的下级中继站,而用于如果所请求的QoS参数集是不可支持的,则将指明所请求的QoS参数集的不可支持性的应答消息传送到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该请求消息包括动态服务添加-请求(DSA-REQ)消息和动态服务改变-请求(DSC-REQ)消息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2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