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6579.7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洪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27/00 | 分类号: | D06C27/00;D06C9/02;D06C3/00;D06B7/00;D06L1/14;D06L3/02;D06L3/0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1001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苎麻 面料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苎麻俗称中国草、线麻、白麻、乌龙麻、刀麻,古名苎麻。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苎麻原产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采用苎麻纤维作为纺织材料。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苎麻布,织工已很精美。欧洲各国种植的苎麻均由我国传入。直至现在产量仍然以中国最多,是中国著名产品,
国际上但与亚麻或其他天然纤维相比,苎麻纤维的不足在于手感比较硬、舒适度差等缺点,苎麻纤维是一种韧皮纤维,通过脱胶处理后,部分纤维上仍有红根斑疵。去除红根斑疵工艺难度较大,且强力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只能采用强氧化剂,经冷热双漂并结合酸洗破坏其中的色素,达到消除红根斑疵,苎麻纤维质地硬、刚性强、布面茸毛多,因而具有刺痒感;在印染前处理加工中,经向的反复拉伸与频繁的轧压使织物过于板结。并且纤维存在结晶度高、刚性大、纤维表面光滑、无天然扭曲、纤维长度不匀率高、相互之间抱合力差等特性,使织物表面茸毛相当显著。另外,在同等大气条件下,苎麻纤维回潮率比棉高50%左右,从而增加了加工工艺的难度。苎麻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因其具有透气、挺括、易吸汗散湿、抑菌抗菌等优良的服用性能,故其是一种高档纺织材料,其织物是高档服装及装饰用布。但苎麻纤维断裂回弹率小约2%~4%,弹性稳定性差、亲肤性差、刚性强,服用性能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对苎麻织物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悬垂性和亲肤性好、强力损失小、染色牢度高的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包括有烧毛、酶堆置、氯碱氧、半丝光、染色、纤维素酶柔性整理、上柔拉幅防缩、消光成品步骤,其特征在于:烧毛是指:将苎麻坯料经过过钢性刷毛辊,将坯料正式、反面的毛羽刷起,然后进行烧毛,所述的烧毛火口温度:900℃~1100℃,坯料经过火口的速度70-80米/分钟;烧毛后进行蒸汽灭火,冷却后落布。
所述的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1)、酶堆置是指:将坯料进入浓度为10g/L、PH:5-6的复合退浆酶溶液中,调溶液温度为50-55℃,堆置16-18小时;
(2)、氯碱氧是指:坯料轧次氯酸钠漂液,堆置,然后再轧液碱氧液,进行汽蒸、水洗、烘干、落布;所述的液碱氧液的组成为:
NaOH: 15g/L
双氧水: 10g/L
双氧水稳定剂: 10g/L
精练剂: 5g/L。
本发采用生物酶制剂进行冷堆处理,可大部分的去除附着在纤维上的果胶、蜡质,为使用碱氧短蒸处理创造条件。由于复合酶冷堆处理几乎不损伤强力,低碱对纤维的损伤也较微小,达到了即保证半制品质量要求又保护纤维的目的,为后续加工打下基础。
在使用酶堆置后我们采用氯碱氧处理,对布面的麻丝、杂质、残留油迹等予以处理,并且将白度提升到要求值。由于该工艺无需在退煮漂线生产,仅使用染色机前车轧氯,后车碱氧就可以达到半制品的质量要求,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水电汽,满足清洁生产的需要。
常规工艺与生物低碱工艺比对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墙防火复合保温板
- 下一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阻燃纤维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