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接布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6308.1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天立;葛伦年;杨滁光;姚和平;张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23/00 | 分类号: | D05B23/00;D05B3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601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生产中湿法生产线上的接布机构,是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两块布的对接。
背景技术
在合成革生产中,为了进行连接生产,需要在前一匹布与后一匹布之间进行连接。最为简单的方式是人工走针穿线。
随着工业的发展,使用缝纫机解决了人工缝纫的速度和效率问题,具体操作是将缝纫机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处,送布机构将被接的匹布在缝纫机头上移动,同时完成缝纫。但是,在人造革生产行业中,布匹宽度达到1.4m~1.5m,两片需要对接的布块既宽又处在设备的缝隙里,布匹在缝纫机头中的移动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移动式接布缝纫机,以适应合成革生产行业的需要,完成两块布匹间的拼接。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移动式接布缝纫机的结构特点是在沿生产线上被接布的宽度方向上,平行设置由承压杆和上压杆构成的布夹,承压杆和上压杆在沿径线方向上可相对位移形成两个位置状态,一是上压杆压靠在承压杆上呈夹布状态,另一是上压杆与承压杆分离呈开夹状态;
设置与承压杆相平行的直线轨道,在直线轨道上配合设置可沿直线轨道滑移的活动块;朝向布夹的缝纫机头通过悬臂式机座固定设置在活动块上。
本发明移动式接布缝纫机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承压杆为固定设置,在上压杆的两端设置驱动气缸,上压杆是由位于其两端的可升降的气缸杆支承。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是将被接布匹固定设置在布夹中,通过移动缝纫机头完成接布,这种方式在接布过程中保持了布的平整,缝纫效果很好,缝纫轨迹与布匹经线平行,给下道工序带来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了两块布匹之间的布利用率。
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和维护。
3、本发明实现在线操作,节省了劳动生产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断面图。
图中标号:1缝纫机头、2机架、3布匹、4上压杆、5气缸杆、6驱动气缸、7承压杆、8直线轨道、9活动块、10机座。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沿生产线上被接布的宽度方向上,平行设置由承压杆7和上压杆4构成的布夹,承压杆7和上压杆4在沿径线方向上可相对位移形成两个位置状态,一是上压杆4压靠在承压杆7上呈夹布状态,另一是上压杆4与承压杆7分离呈开夹状态;
设置与承压杆7相平行的直线轨道8,在直线轨道8上配合设置可沿直线轨道8滑移的活动块9;朝向布夹的缝纫机头1通过悬臂式机座10固定设置在活动块9上。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
承压杆7在机架2上固定设置,在上压杆4的两端设置驱动气缸6,上压杆4是由位于其两端的可升降的气缸杆5支承。
人造革行业布匹宽大约在1.4m~1.5m之间,为了适应这一宽度,具体实施中,将气缸6安装在约1.8m宽度的位置处,当气缸杆5落下时,上压杆4压靠在承压杆7上,与承压杆7形成布夹,此时,布匹被夹持在布夹中,移动缝纫机头1即可完成缝纫;当气缸杆5抬起时,上压杆4随之被抬升,布夹即被打开。
由于布夹的作用,被接的布匹3被牢固地夹持在其中,以缝纫机头1的移动完成接布,接头质量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锂带加工方法
- 下一篇:高流量盘式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