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歇染色过程织物色泽在线软测量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2904.2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金福江;汤仪平;周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歇 染色 过程 织物 色泽 在线 测量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间歇染色过程织物色泽在线软测量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织物的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间歇式染色)和轧染(连续式染色)两种。 目前,大部分印染企业均采用间歇式的染色方法,以适应纺织产品小批量、多 品种的市场需求。
色差是染色产品的色泽与染色产品样品色泽的偏差,是表征纺织产品质量 的重要指标。目前,连续式染色方法的在线测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比较成熟, 主要是连续式染色中织物在平幅状态下完成染色,待测样布可以达到常用测色 仪器的要求,方便使用测色仪器实现色泽等参数的在线测量。间歇式染机则是 在密封、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织物在染机中都处于高速运动、卷曲的绳状、 湿润的状态,因此,无法应用现有的色泽检测仪器在线直接检测染机中织物的 色泽。
由于间歇染机难以在线检测印染织物的色泽或色差,目前,国内外对于间 歇染色都采用人工色差检测的方法,即只能在染色过程结束后,人工取样,离 线测量色泽或色差,采用人工确定补色配方的色差控制方式来减小色差。人工 色差检测和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色员的经验,存在检测效果不稳定、重现 性差、周期长等诸多缺点,同时,人工色差检测由于检测周期长,无法反映染 色过程的整个周期染料上染面料情况,从而无法准确控制染料上染过程,造成 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一次合格率低、成本增加、能源消耗增加、生产排放废 水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歇染色过程织物色泽在线软测量方法,实现对 间歇染色过程染机中任意时刻织物表面颜色的在线测量,从而可以及时控制校 正染色过程的色差,提高染色产品质量和一次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染色生 产水资源消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间歇染色过程织物色泽在线软测 量方法的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间歇染色过程织物色泽在线软测量方法,包括
a)根据选定的染料、织物和染色工艺参数操纵染机进行染色作业;
b)根据a)选定的染料、织物和染色工艺参数,利用计算机装置进行以下 操作:
b1)根据染色动力学模型确定染色过程任一时刻染料上染率;
b2)根据色泽软测量模型确定织物色泽的光谱反射率,进而转化为色泽三 刺激值和RGR值;
b3)根据b2)得到的RGB值显示对应的颜色;以及
c)在染色作业过程中,对染机中的染液进行在线采样,实时测定染料的上 染率;将实测得到的上染率输入到计算机装置,计算机装置将实测的上染率与 染色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比较,若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不对染色动 力学模型进行校正,否则根据校正算法对染色动力学模型进行适当的校正,以 消除染色作业工况变化造成的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染色动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级电容模组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存储系统及该系统的连接方法和相关设备